为农岁已晚,却喜遂初衣。
刈稻霜天下,饭鱼秋水扉。
江明红叶净,潮退白鸥稀。
不负公私愿,行歌樵径归。
为农岁已晚,却喜遂初衣。
刈稻霜天下,饭鱼秋水扉。
江明红叶净,潮退白鸥稀。
不负公私愿,行歌樵径归。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秋季收割稻谷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句“为农岁已晚”,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一年的劳作即将结束。接着,“却喜遂初衣”表达了农人对回归朴素生活状态的喜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刈稻霜天下”一句,通过“霜天”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收割稻谷时的季节特征,也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庄重的氛围。稻谷的收割,象征着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农民心中丰收的喜悦。
“饭鱼秋水扉”则进一步展现了农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美。在秋水之畔,以鱼为食,门扉紧闭,仿佛与世隔绝,却又自得其乐,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江明红叶净,潮退白鸥稀”两句,通过“江明”、“红叶”、“净”、“潮退”、“白鸥稀”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江景图。红叶飘落,江面平静,白鸥稀少,这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与和谐,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最后,“不负公私愿,行歌樵径归”表达了农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满足,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信心。他们唱着歌,沿着山间小路回家,既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人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劳动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闻君构书屋,乃在栗里阳。
榛莽既芟辟,岩窦自辉光。
编荆足倚籍,白云窥我墙。
鸟雀不离侧,藤萝夹舍旁。
主人理绿绮,清响协宫商。
一弹伤旧染,再弹乐时康。
孰意魍魉区,今为文物场。
修竹不受暑,野花时扑伤。
子云本玄客,兀然开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