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失关隘,国荡无藩篱。
血喋渭耕处,草荒汉坛基。
获复以泸叛,坏势如败棋。
设非城古渝,遂举蜀弃之。
吁嗟今之人,不念筑者谁。
但见绳陈汤,未闻言李齐。
曾忆建隆殿,老柏生新枝。
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
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
澈也客金吾,于何驻旌麾。
孟坚出塞铭,仲宣从军诗。
吾耄不可待,何以慰离思。
自从失关隘,国荡无藩篱。
血喋渭耕处,草荒汉坛基。
获复以泸叛,坏势如败棋。
设非城古渝,遂举蜀弃之。
吁嗟今之人,不念筑者谁。
但见绳陈汤,未闻言李齐。
曾忆建隆殿,老柏生新枝。
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
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
澈也客金吾,于何驻旌麾。
孟坚出塞铭,仲宣从军诗。
吾耄不可待,何以慰离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乱后国家边疆被破坏,国力衰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于现实无常与个人英雄气短的无奈。
“自从失关隘,国荡无藩篱”一句直接点出了国家边防不再,疆土被侵蚀的严峻局面。接下来的“血喋渭耕处,草荒汉坛基”则是对历史遗迹遭受破坏的具体描写,通过鲜血和野草覆盖古老建筑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历史文化被摧毁的情景。
诗人在“获复以泸叛,坏势如败棋”中,用战争的失利来比喻国力衰弱,如同下棋时步步败退。紧接着,“设非城古渝,遂举蜀弃之”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明的遗忘和放弃。
“吁嗟今之人,不念筑者谁”一句是诗人对当代人的责备,他们不思索过往劳动者如何修建这些防御工事,反映出一种历史责任感的缺失。下一句“但见绳陈汤,未闻言李齐”则进一步指出了人们只关注眼前的享乐,不再提及古代英雄的事迹。
在“曾忆建隆殿,老柏生新枝”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尽管如此,“方喜立赤帜,俄已变黑旗”则迅速打破了这种美好回忆,现实的变迁和无常再次被强调。
最后几句“昔欲包秦巩,今乃防嘉眉。澈也客金吾,于何驻旌麾。”诗人通过对比古代雄才与当下局势的差异,再一次表达了对英雄时代已逝和现实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以深沉、苍凉的情怀,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悟。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富有韵味的对比,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忧国情怀与英雄气短的无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