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丛中蹴绛裳,晓寒犹似怯春霜。
却怜惠远栽莲吐,尚负庐山梦里香。
万绿丛中蹴绛裳,晓寒犹似怯春霜。
却怜惠远栽莲吐,尚负庐山梦里香。
这首明代诗人李孙宸的《瑞香》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瑞香花在绿叶丛中的独特风姿,以及其与春霜、莲花和庐山梦的关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万绿丛中蹴绛裳”,生动地描绘了瑞香花在一片翠绿之中绽放,犹如穿着红色衣裳的女子,轻盈地跳跃于绿叶之间,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这里的“蹴”字,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在绿叶间的摇曳生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次句“晓寒犹似怯春霜”,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清晨的微寒比作春霜的畏惧,暗示了瑞香花在清晨时分的娇嫩与脆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瑞香花在寒冷中依然绽放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却怜惠远栽莲吐”,巧妙地将瑞香与莲花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瑞香花的怜爱之情。这里“惠远”可能是指东晋高僧慧远,而“栽莲吐”则是指莲花的生长与绽放。诗人将瑞香与莲花联系起来,不仅突出了瑞香花的美丽,也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最后一句“尚负庐山梦里香”,则进一步深化了瑞香花的形象。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人在这里借用了“梦里香”这一意象,暗示瑞香花不仅在现实世界中美丽动人,甚至在梦境中也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瑞香花美好品质的无限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瑞香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命力量的深刻感悟。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联想,诗人成功地将瑞香花与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了一幅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