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耿长夜,暗雨流庭柯。
虫鸣复唧唧,四壁惊秋多。
开卷若相慰,往往言同科。
但惜我生晚,不得同山阿。
古人日以远,羲驭忽蹉跎。
鸡蝇了无辨,问夜当如何。
孤灯耿长夜,暗雨流庭柯。
虫鸣复唧唧,四壁惊秋多。
开卷若相慰,往往言同科。
但惜我生晚,不得同山阿。
古人日以远,羲驭忽蹉跎。
鸡蝇了无辨,问夜当如何。
这首诗《咏怀(其十)》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诗人面对孤灯长夜、暗雨庭柯、虫鸣秋声时的感慨与思绪。
首句“孤灯耿长夜”,描绘出深夜中一盏孤灯照亮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接着“暗雨流庭柯”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与寂静,雨水轻轻拍打在庭院的树木上,增添了几分哀愁。
“虫鸣复唧唧,四壁惊秋多”两句,通过昆虫的鸣叫和四周墙壁的回响,表现了秋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开卷若相慰,往往言同科”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书籍寻求心灵的慰藉,仿佛与书中的人物或思想产生了共鸣,找到了精神上的同伴。
“但惜我生晚,不得同山阿”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遗憾,渴望能够与古代的贤人志士并肩,共同追求理想与真理。
“古人日以远,羲驭忽蹉跎”感叹时间的流逝,古人渐行渐远,自己的努力似乎被时间所遗忘。
“鸡蝇了无辨,问夜当如何”最后两句,以鸡蝇不分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事混沌、是非难辨的无奈与困惑,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的疑问,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