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飞淙谡且雄,簸林蹶石落层空。
应携焦尾调徽轸,写入松风是异同。
雨后飞淙谡且雄,簸林蹶石落层空。
应携焦尾调徽轸,写入松风是异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飞瀑的壮丽景象,以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首句“雨后飞淙谡且雄”,生动地展现了雨水过后,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的壮观情景,用“谡且雄”三字,既表现了水流的气势磅礴,又突出了其声音的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与听觉双重体验。
次句“簸林蹶石落层空”,进一步描绘了瀑布下落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这里的“簸林”和“蹶石”形象地展示了瀑布冲击树木和岩石的情景,而“落层空”则强调了瀑布下落时所形成的空灵氛围,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这股力量所填满,充满了动态美和空间感。
第三句“应携焦尾调徽轸”,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瀑布的声音比作音乐家演奏的乐曲。这里“焦尾”指的是古代乐器中的琴,而“调徽轸”则是调整琴弦的意思。诗人想象着在瀑布旁,有人正以琴声回应瀑布的韵律,两者似乎在进行一场自然与艺术的对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最后一句“写入松风是异同”,将瀑布的声音与松林的风声相联系,通过“异同”二字,表达了自然界中不同声音之间的相互交织与融合。这里的“写入”不仅指声音的传递,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飞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融入了人文情感与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山僧凿开白云根,因之作成白云亭。
亭中白云扫不尽,朝朝暮暮飞冥冥。
昔曾飞向金陵郭,映水摇城动高作。
又曾飞到黄鹤楼,载却仙人入寥廓。
于今亭畔云常笼,登临便觉腾云中。
天风一吹忽飘散,顷刻变化如神工。
当窗献瑞成五色,直上青霄捧红日。
出户从龙作霖雨,四海苍生被膏泽。
云兮云兮尔诚奇,见尔使我增歔欷。
未能乘尔帝乡去,又空望尔吴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