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夜多因地,昔为自在天。
一契无作性,大用得言前。
阇夜多因地,昔为自在天。
一契无作性,大用得言前。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赞三十六祖颂》系列中的第二十首。诗中,诗人以“阇夜多”这一佛教神话中的角色作为引子,描述了他过去曾是自在天的身份。"一契无作性"表达了阇夜多的本性,即他的本质是无造作、自然的,没有后天的添加或改变。"大用得言前"则暗示了阇夜多虽超越言语表达,但其深邃的智慧和德行却在不言之中显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寓言般地揭示了佛教中关于修行者超越世俗身份,达到内在清净和智慧的哲学思想。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半载鱼津路。认前番冲烟六桨,旧句留处。
华屋山邱同转眴,怕过西州门户。
算免了蛮云辛苦。
却又无家寻弟妹,更回思官阁帘垂暮。
听几点,荔支雨。悤悤暗送年华去。
依然是龙腾浪涌,隼翻涛怒。
绿鬓铜章今已渺,来问循良治谱。
剩落寞数行归鹭。
有子偏遗彭泽恨,只凄凉一曲盘中诉。
身后罅,天难补。
艳霞停镜,遗碧筒传酿,莲台翻令。
风约生衣,香涴轻纱,依旧涉江风景。
鬓丝已逐哀蝉化,梦不到鹭凉鸥静。
任无边水佩风裳,倦眼迷离愁省。
艇子踏波去好,昔游似梦里,山河心影。
薏苦难甘,丝拗还连,不转妙香根性。
西来秋色看如此,料前度雨声催听。
付沙禽漫画纷纷,又近夕阳烟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