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鸣峰岩·其二》
《题鸣峰岩·其二》全文
唐 / 郑良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烟水苍苍鲤水南,千松万籁障精蓝。

银釭剔起残灯焰,石鼎烹来新茗甘。

罄响僧僮扬梵语,云迷佛阁隐瞿昙。

道人去久知何处,明月年年照石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山中寺院景象。首句“烟水苍苍鲤水南”,以烟雾缭绕的水面和远处的鲤水,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千松万籁障精蓝”一句,通过千株松树与各种声音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银釭剔起残灯焰,石鼎烹来新茗甘”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夜晚寺院内的生活场景。银色的灯盏点亮了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残存的灯火;石鼎中煮沸的新茶,散发出甘甜的香气,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舒适。

“罄响僧僮扬梵语,云迷佛阁隐瞿昙”则展现了僧侣们诵经的场景,钟罄之声回荡在空气中,僧童们的声音在梵语的诵读中显得格外庄重。云雾缭绕的佛阁,仿佛将佛陀的身影隐藏于其中,增加了神秘与神圣的色彩。

最后,“道人去久知何处,明月年年照石龛”表达了对过去僧人的怀念之情。虽然他们已离去,但每年的明月都会照亮他们的石龛,象征着他们的精神永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寺院的宁静、庄严与永恒之美。

作者介绍

郑良士
朝代:唐

郑良士(856~930年),初名昌士,字君梦,福建仙游县孝仁里郑宅(今赖店镇圣泉村)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献诗五百首给朝廷,受昭宗李烨赏识,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历补阙,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天复元年(901)弃官归隐。王审知主闽,知他才华出众聘为八闽署、馆、驿巡官,后迁建州判官。不久,授威武军节度书记,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白岩集》十卷,《中垒集》五卷,诗集十卷皆佚。《全唐诗》卷726录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补诗二首
猜你喜欢

送国是弟应试

得忝乡书荐,秋风入棘闱。

雁行搏欲上,凤翼抱能飞。

饯席生离思,吟鞭挂落晖。

朱衣头一点,消息早传归。

(0)

彭蠡

彭蠡浑无地,茫茫天共青。

秋风欲下雁,落日正扬舲。

北会分吴楚,东流接洞庭。

渔歌乘夕起,愁绝若为听。

(0)

赋得明月松间照

朗彻三千界,弗承照者谁。

如何右丞句,独谓老松宜。

秉是孤高性,撑为潇落枝。

流光寒不湿,写影正兼奇。

鉴似轩皇铸,涛如仙乐吹。

童童迎迥矗,皎皎傍疏移。

岱岳姓名著,广寒宫殿披。

犹疑峙丹桂,吴质那能斯。

(0)

积翠亭

四邻峰势特嵚嵜,叠以林光渲染之。

祗著一亭翠微处,为他领要已无遗。

(0)

鉴远堂有会

水监亦云可,坦荡含虚明。

即景非畅观,怵然廑衷情。

远固不易鉴,近尤可畏增。

一指设当前,泰山失峥嵘。

冕旒虽蔽目,未形视宜精。

察察岂为佳,恢恢良足称。

(0)

入北红门小猎即事四首·其四

广甸土苏多作泞,挥鞭视马力徐驰。

为思积潦疏消处,春种可能不误时。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