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从弟孚士·其五》
《哭从弟孚士·其五》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未有遗孤在,弥令寡妇悲。

慈乌啼欲绝,孝竹槁多时。

康乐诗频献,离骚学不迟。

灵床尽一恸,泉下可能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从弟孚士(其五)》。诗中以“哭从弟”为题,表达了对亡故亲人的深切哀悼之情。

首句“未有遗孤在”,点明了死者没有留下子女,使得原本就悲痛的丧亲之痛更加深重。接着“弥令寡妇悲”,进一步强调了失去丈夫的寡妇所承受的巨大痛苦。这两句通过描述亲人去世后家庭成员的悲痛,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哀伤的氛围。

“慈乌啼欲绝,孝竹槁多时。”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失去亲人的人比作啼声欲绝的慈乌和枯萎的孝竹,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内心的悲痛与哀伤。慈乌象征着失去母亲的幼鸟,其啼声凄厉,表达出失去亲人的痛苦;孝竹则象征着失去父亲的竹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枯萎,寓意着失去父亲的悲伤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加深。

“康乐诗频献,离骚学不迟。”这两句提到了古代文人谢灵运(康乐)和屈原的作品,暗示了诗人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寄托哀思,寻找心灵的慰藉。康乐诗代表了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离骚则是屈原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的诗歌,诗人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试图在文学中找到共鸣,以此来缓解内心的悲痛。

最后,“灵床尽一恸,泉下可能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亡者安息的地方,能够传达自己的哀思与悼念之情。灵床,指的是为亡者准备的休息之所,这里指代的是亡者的灵魂所在之地。诗人相信,即使亡者已逝,他们的灵魂仍能感受到人间的哀悼之情,因此在灵床上尽情地哭泣,希望能够让亡者知道自己的思念与哀痛。

整首诗通过对失去亲人后的哀痛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亡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山中寄外·其三

一到空山下,回看远俗尘。

松枝堪作麈,无计赠情人。

(0)

又为子夜歌

明朝将解缆,叮嘱不曾离。

文无识顷刻,不久便当归。

(0)

郡楼九日

虹影初消雨脚收,凭高聊复散牢愁。

烟横三市蜂房屋,尘掩重门燕子楼。

黄菊自随陶令节,白云那管汉时秋。

雁飞不尽乾坤大,安得相从汗漫游。

(0)

临江仙·其二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

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

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揾脸边花。

(0)

柳梢青.曹溪英墨梅

玉骨冰姿,天然清楚,雪里曾看。

物外幽人,细窥天巧,收入毫端。一枝影落云笺。

便似觉、清风夜寒。试向松窗,等闲一展,俗虑都捐。

(0)

鹤谣·其八

鹤兮鹤兮丹丘兮,下界尘土腥兮,何当致我归兮。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