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天参加宴会时的心境和情感。诗中融合了多种意象,如芙蓉、卢橘等植物,以及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的地形,都极富画面感。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一句,以两种花卉作为开篇,既点明了季节,又勾勒出了宴会的地点是位于秦地和汉家的园林中。芙蓉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和美丽,而卢橘则代表着繁盛与茂密,这两个意象结合起来,为后文的情感铺陈做了良好的准备。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两句,更进一步描绘出园林中的地形特点。诗人通过谷的蜿蜒和川的曲折,渲染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此,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两句,则描写了春天中最为生动的情景。花儿在微风的吹拂下自如起舞,而春意则通过鸟儿的歌唱传达出来,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两句,直接触及到宴会的情境。瑶池是皇家园林中的湖泊,这里用来指代宴会的举办地。诗人在这里与宾朋共度美好时光,直至日落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而归途中笳(一种古代乐器)吹奏,增添了一份欢快和丰富的情感层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园林宴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