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云暮矣虽无补。时复中之尽有馀。
老来吾亦爱吾庐。清债苦。尊有酒,且消除。
岁云暮矣虽无补。时复中之尽有馀。
老来吾亦爱吾庐。清债苦。尊有酒,且消除。
这首元代诗人司马九皋的《喜春来》,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趣与心境。
“岁云暮矣虽无补”,岁末之时,时光匆匆,岁月不待人,诗人感叹年华已逝,无法再挽回。然而,“时复中之尽有馀”,在这样的时刻,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对过去的追忆和遗憾之中,他发现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即使是在岁末,也能从中寻得满足与余裕。
接着,“老来吾亦爱吾庐”,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居所,它不仅是一个栖身之所,更承载着生活的温馨与回忆。在这里,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清债苦”,这里的“清债”并非指金钱上的债务,而是指内心的负担、烦恼或是对过往的纠结。诗人通过饮酒的方式,试图暂时忘却这些困扰,寻求心灵的解脱与放松。
“尊有酒,且消除”,在酒的陪伴下,诗人暂时放下了心头的忧虑,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欢愉。这不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层面的自我慰藉,体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小令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露和人生哲学思考。
空山无人置古琴,泠风七弦吹玉音。
更谁知此静者妙,而我窈见天之心。
天心道心并诗心,归日梅花初照林。
土墙缺处白漠漠,酒杯天象清深深。
老樵于此不饮醉,幕天席地一月睡。
大光明出正法眼,极严万通古和气。
炯然亦自见吾真,吾方丧我能语人。
鸟啼梦断人间世,月地云阶天上春。
迢遥明月别千里,送远登山又临水。
阴寒风雨生莓苔,惨淡菁华寄桃李。
经秋懒出门,一日遍诸寺。
野衲颇逢迎,精蓝工位置。
情随陟境改,气觉与时异。
山茶开覆檐,海棠红照地。
无泉不琮琤,有石皆诡秘。
客先吾每缓,此取彼或弃。
偶因煮茶留,略等逢场戏。
如行山阴道,如读《洛阳记》。
朝从青海行,暮傍青海宿。
平野浩茫茫,隆冬气何肃。
悬车通间道,万骑夸拙速。
严霜拂大旗,边声动哀角。
飞沙怒盘旋,迎面骤如雹。
时当泽腹坚,海水冱而涸。
层冰摇光晶,黯惨一片绿。
或闻大声发,冻折千丈玉。
中流起危峰,势可俯乔岳。
将倾未倾云,欲飞不飞瀑。
云是太古雪,厌叠如皲瘃。
出没罔象形,吐纳蛟蜃毒。
西荒此巨浸,洪流所潴蓄。
卑禾百战地,秦汉尚遗镞。
萧萧古垒平,兀兀边墙矗。
青磷风焰小,白骨苔花驳。
夜深驻戎帐,冻土遍硗埆。
冷月悬一钩,荒荒堕厓谷。
嗟哉征戍士,辛苦离乡曲。
试听青海头,烦冤鬼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