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
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
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
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
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僧院中的古松图景,通过对松树的形象和特性的描写,展现了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松树的音韵、姿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开篇即以“此木”指代古松,通过“韵弥全”表达了松树声音的完整与和谐,而“秋霄学瑟弦”则是比喻松树在秋天的风中发出如同琴瑟般的声音,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松声,更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这里诗人通过古松的高度和年龄来强调其久远的历史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尽管无法确切知道它的年龄,但它已经高达百尺,这种神秘感增添了松树超凡脱俗的气质。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古甲”形容松树外表的老迈,而“磨云拆”则表现出它与天空相接的高大和坚固,不仅是对其形态的描绘,也是对其精神状态的写照。至于“孤根捉地坚”,则更进一步强化了松树独立不屈、生长在贫瘠之土而依旧坚韧的生存意志。
“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结尾处诗人设想着未来某个时刻,将这棵古松的一部分(“抛一干”)作为道场前的遮蔽物,这不仅是在描绘景象,更是在展望未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至境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僧院中古松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禅宗修行者对于内在坚韧与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
朝莫盼武陵花,夕莫饮乌程酒。
武陵花谢乱人心,乌程酒败伤人口。
李公骨鲠天下奇,壮志屹立山勿移。
此时朝廷重钩党,皂囊霜简无迟疑。
成公凛凛气雄发,夜漏沉沉整袍笏。
漳江学士孤凤鸣,惨澹苌弘碧流血。
成公裂眦那肯平,苦谏危辞三伏阙。
二公名义垂不朽,二公既去儒林丑。
武陵花,乌程酒,花残酒歇终何有。
君不见柳外东风动江树,轻薄纷纷飞作絮。
莫遣乌啼白下门,予亦飘然拂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