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中作》
《野中作》全文
明 / 朱应登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细细朝雨零,纤纤麦苗长。

丁夫荷锄出,所至成偃仰。

林喧群意动,山空百泉响。

佳境偶独逢,无人共幽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田野间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首句“细细朝雨零”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晨细雨轻洒的情景,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朦胧的美感。接着“纤纤麦苗长”则展现了雨后麦田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意盎然,充满生命力。

“丁夫荷锄出,所至成偃仰”描绘了农夫们在雨后的田野中劳作的场景,他们扛着锄头,行走在田间地头,他们的身影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的“偃仰”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农夫们劳作时的动态美,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林喧群意动,山空百泉响”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描写。林间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山间清泉潺潺,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其生命力。

最后,“佳境偶独逢,无人共幽赏”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这美好景色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或许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因为美景无人共享。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个春日田野的美好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独享的感慨。

作者介绍

朱应登
朝代:明   字:升之   号:凌溪   籍贯:扬州府宝应   生辰:1477—1526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猜你喜欢

灵化寺

黄木湾前一亩宫,庙灵规地古来雄。

江头不见风雷恶,多谢禅师受戒功。

(0)

句·其二

一钱太守今贪吏,五柳先生歙富民。

(0)

赵玉汝自作戏墨见寄各题六言其上.鸲鹆

晴树暖以流憩,霜实饱而倦飞。

何与人间世事,再三自整缁衣。

(0)

梦方饮药或告之曰攻伐太过斯伤天和觉而识之

过恭为足恭,过敬为缪敬。

礼犹不可过,况以毒攻病。

甚毒伤冲和,一快丧躯命。

万事有厥中,毋使血气横。

子姑小徐徐,亦或见自性。

忽轻梦中语,克念可以圣。

(0)

此君室·其二

亭亭几长身,斯可谓之士。

以我为隐乎,指以二三子。

(0)

次韵杨先辈古调·其一

陌上有荡子,金鞍飞华鞯。

闺中有思妇,玉指调悲弦。

当时两相得,误作容易看。

那知新婚别,负此如花颜。

妾身如秋叶,君意如春烟。

恨妾不恨君,劝君长加餐。

于飞者双燕,人独胡不然。

悲哉结交行,难语之时贤。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