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自然台辅望,与民同乐亦同忧。
我惭雅思非支遁,亦伴东山烂熳游。
公有自然台辅望,与民同乐亦同忧。
我惭雅思非支遁,亦伴东山烂熳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释德洪对自然与人民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善溪慧照庵初到时的心境。诗中“公有自然台辅望”一句,可能暗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高官厚禄的淡然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希望与民同乐、共担忧患的高尚情怀。“与民同乐亦同忧”,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展现了他作为僧侣的社会责任感。
接下来,“我惭雅思非支遁,亦伴东山烂熳游”两句,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虽有雅士之风,但与古代高僧支遁相比仍有差距,却也愿意像东晋名士谢安那样,享受山水之乐而不失文人风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团扇流连,镂满月影娥池小。
费尺素裁来,襟袖好风偏杳。
皴石枯松,研罨画、上林承诏。
想胭脂脱尽,宜对昭阳人悄。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写生空表。只禁本生绡。
淡墨寒烟围绕。莫教持比,黄荃花鸟。
想袖来、频向荷凉轻舀。
幔卷红楼,兰缸写影,玉蟾窥户,枝头一派,送到落花风雨。
对青山、泪珠暗抛。断魂说向天涯语。
为个人憔悴,丝丝蓬鬓,十年军旅。春暮。牵衣处。
有柳外鹂双,桑间马五。湖光潋滟,供奉莺俦鸳侣。
忆故园、寒食清明,紫骝碧草依旧否。
怕人归、满眼斜阳,画角围芳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