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地穷乡口腹殊,居然孤客莫随渠。
路旁施采尖头蓼,江上争寻胀肚鱼。
野葛可尝虽是惯,马肝不食未为疏。
此生馀日皆君赐,饘粥充饥自有馀。
远地穷乡口腹殊,居然孤客莫随渠。
路旁施采尖头蓼,江上争寻胀肚鱼。
野葛可尝虽是惯,马肝不食未为疏。
此生馀日皆君赐,饘粥充饥自有馀。
这首宋诗描绘了作者在偏远穷困之地的生活体验,感叹当地饮食条件艰苦,自己作为孤独的旅人,不得不适应这样的环境。诗人描述了路边采摘的尖头蓼(一种有毒的野菜),以及河豚鱼(当地人因价格低廉而大量食用,但因含毒素需谨慎)的场景,以此自警。
诗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地方风俗,以及诗人对生活的坚韧态度。他虽然习惯于野葛的滋味,但对于可能致命的马肝并未轻易尝试,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最后,诗人感激这些经历给予他人生的磨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满足,体现了他的豁达与感恩之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揭示出人生的况味,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十载羁宦身,经年别慈母。
问安藉双鱼,奉侍赖子妇。
母氏多圣善,爱我情独厚。
念我微露沾,勖哉慎操守。
奈何岁乙未,汉家珠崖负。
人心皆恐惧,纷纷皆避纣。
母子难俱逃,东望徒回首。
感叹每涕零,莫赎百年咎。
方悔不如农,犹得耕陇亩。
但知菽水欢,不作牛马走。
母容常彷佛,母音如出口。
中视梦母来,顾盼呼某某。
誓将奉母归,晨夕随左右。
儿读母必怡,母然儿放否。
缅怀倚闾时,寸心复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