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则何辜,忽而半髡,忽而尽倾。
想盘龙挽结,频烦玉捥,堆雅梳掠,又费金茎。
温镜如雪,并刀似水,直截青丝二尺赢。
而今后,学男儿拜跪,不用朝争。从来短后纵横。
便一握相寻智者能。
只飞蓬匪易,仅垂燕尾,步摇难插,乍寂鸾声。
偶遇华妆,仍装义髻,真赝中参眼倍明。
迁流惯,叹伊川野祭,犹是迂生。
发则何辜,忽而半髡,忽而尽倾。
想盘龙挽结,频烦玉捥,堆雅梳掠,又费金茎。
温镜如雪,并刀似水,直截青丝二尺赢。
而今后,学男儿拜跪,不用朝争。从来短后纵横。
便一握相寻智者能。
只飞蓬匪易,仅垂燕尾,步摇难插,乍寂鸾声。
偶遇华妆,仍装义髻,真赝中参眼倍明。
迁流惯,叹伊川野祭,犹是迂生。
这首词以剪发为题材,通过描绘发式变化和剪发者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的反思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开篇“发则何辜”四句,表达了对头发无辜被剪的无奈,形象地刻画了从部分剃发到全部剪去的过程。“温镜如雪,并刀似水”运用比喻,形容剪发工具的冷酷与无情,以及头发被切断的干脆利落。“学男儿拜跪”一句,暗示了剪发后的身份转变,以及对旧有礼教束缚的挣脱。
接下来,“从来短后纵横”至“乍寂鸾声”,进一步描述了剪发后的种种不便,如发型难以打理,装饰品无法佩戴,甚至在华美的装扮中也显得格格不入。“偶遇华妆,仍装义髻”两句,通过对比,突显出真假难辨的境况,反映出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
最后,“迁流惯,叹伊川野祭,犹是迂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习俗逐渐消逝的感叹,认为即使剪发成为常态,人们依然怀念过去的传统方式,显示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整体上,这首词以剪发为引,寓言深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情感。
对门居,同巷近。诿道系前分。
那有斜阳,不向晚来尽。
假饶竞未相逢,逢时竞舍,省一段、閒愁閒闷。
爪留印。知否小杜风怀,日来渐消损。
此后相思,何地是安顿。
伤心断笛孤篷,单衾破驿,复谁遣、酒慵茶困。
浅晕鞓红,圆洼盏碧,蔓丝斜络。
攕香乍吐,恁受断烟凉着。
敢黄姑、红墙怨深,露华点泪罗衣薄。
怕粉阑灯灺,葹心易卷,瘦无多搦。篱脚。秋风弱。
照水影娟娟,玉河一角。缫车响月,懒妇含愁相约。
更萧娘、斜簪翠鬟,绿幺颤凤隔珠箔。
逗相思、七夕针期,唱到夜飞鹊。
钱刀能杀人,钱刀杀人何仇恩?
华屋高对南城门,死后扫墓无子孙。
黄金日多,年岁日少。岁月如宝,黄金如草。
快马行百里路,不如快鸟千里飞。
较长絜短,安有穷期?
东隣不保朝暮餐,有子赫赫今为官。
为官信足乐,出入华盖珠璎络。
仆从飘红缨,闪闪何霍霍。
白日不照黄泉,游鱼不上青天。
子且读书,我还服田。
读书不必为官,服田不必黄金千。悠哉游哉!
保此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