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节琅玕作洞箫,九宫腔板阿侬调。
千人石上听秋月,万斛愁心也总销。
九节琅玕作洞箫,九宫腔板阿侬调。
千人石上听秋月,万斛愁心也总销。
这首诗以昆腔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在千人石上聆听秋月之音的场景,通过洞箫与九宫腔板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九节琅玕作洞箫”这一意象,将洞箫比作九节的翠竹,不仅形象生动,还蕴含着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之美。接着,“九宫腔板阿侬调”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暗示了昆腔艺术的丰富性与深邃性。
“千人石上听秋月”,描绘了一个众人聚集的场景,他们共同沉浸在月光与音乐交织的夜晚中,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释放。最后,“万斛愁心也总销”表达了音乐具有抚慰人心、化解忧愁的力量,即便是最沉重的愁绪,在这美妙的音乐面前也能得到缓解和消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艺术对人心的深刻影响,以及在特定情境下,自然与人文、个体与集体之间微妙而和谐的联系。
骑马到松岑,万绿渺无数。
况有一片月,挂在西陵树。
遥遥陟寒坂,披榛入广雾。
乱山何累累,陵谷相回互。
黄河自天来,巨波东南注。
极目俯大荒,风沙千里暮。
海内多战伐,边功竞驰骛。
良马千队连,士卒百金募。
联营卧冰霜,转输披寒露。
杀伤不足论,策名良已误。
我来经战地,鬼火照寒素。
黄羊走沙碛,饥鹰啄狡兔。
连峰接渺茫,落日边风怒。
长林振响籁,空阿生深惧。
持觞吊往昔,慷慨各相顾。
寄语岭上儿,莫唱《丁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