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向夕原,春入景初暄。
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
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
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
孤城向夕原,春入景初暄。
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
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
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春日所见的孤城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之情。首句"孤城向夕原"设定了整个画面:一座古老孤独的城堡坐落于黄昏时分的原野之上。春天到来,景色变得生机勃勃,但也带有一丝寂寞和凄凉。
"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绿意浓郁的树木覆盖着废弃的官舍,而远处则是连绵不绝的青山。这里的“官舍”和“县门”,隐喻出一份荒凉与衰败。
接下来的"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则从视觉转向听觉的描写,诗人在高楼之上望去,只见迷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而夜深人静时,却能听到远处山林中猿猴的叫声,这些都是对孤独和寂寞的一种渲染。
最后两句"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表达了诗人的游子之情。行踪不定,流转于外,而心中却总是牵挂着远方的家乡,甚至有了一丝割舍不断、魂魄将散的痛苦。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思念,以及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