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秀来韩山,韩山石崔巍。
不见韩众鹿,满山秋云飞。
采秀来韩山,韩山石崔巍。
不见韩众鹿,满山秋云飞。
这首诗描绘了韩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深沉韵味。首句“采秀来韩山”,以“采秀”二字开篇,既点出了山中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暗示了山之灵秀,引人遐想。接着,“韩山石崔嵬”一句,通过“崔嵬”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韩山的雄伟壮观,石头堆积如山,给人一种磅礴大气之感。
“不见韩众鹿,满山秋云飞。”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山中的动物与自然景观。韩众鹿,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神鹿,此处用以象征山林的神秘与生机。然而,诗人并未直接描绘鹿群,而是巧妙地通过“不见”二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空灵的氛围。同时,秋云满山的景象,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色,也与前文的“石崔嵬”相呼应,展现了山的立体与多变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韩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底蕴,既有对山川壮丽的赞美,也有对传说故事的遐想,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变宫清角层云际,参差雁行飞处。
舜庙花开,桥山柏老,此韵独无今古。
朝辞南楚,畲流响呼群,冲烟结伍。
暝过燕京,来时重见去时路。秋声如怨如慕。
春声翻别调,玉笙低度。
漠草初青,东风稍暖,商略将雏避暑。翩翩北去。
听欢喜音中,半含凄苦。加意提防,关弓思射汝。
山楼四面敞清风。俯深林、户牖玲珑。
雨后一凭栏,直望尽海云东。栏干外、影接垂虹。
夕阴转,满壑松涛浩浩,花露濛濛。
拥邺侯书架,老我此楼中。从容。
启云窗高朗,微凉夜、秋纬横空。
襟袖拂星河,鸡三唱、晓日通红。
同志者、二三良友,侍立青童。
问茫茫宇宙,屈指几豪雄。
雁在天,鱼在水,谁寄近来话。
瘦脸塑眉,憔悴不堪画。
难禁白昼迷离,清宵梦寐,日夜在、心头牵挂。
泪盈把。走到鹦鹉前头,欲说又还怕。
萧飒秋风,肠断桂花下。
可怜一种柔情,百年长恨,问弱体、怎能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