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神仙窟,巾车为小停。
一泓寒玉境,四面翠微屏。
清境诗无尽,红尘眼顿醒。
我来谋此住,把酒问山灵。
物外神仙窟,巾车为小停。
一泓寒玉境,四面翠微屏。
清境诗无尽,红尘眼顿醒。
我来谋此住,把酒问山灵。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处超凡脱俗的仙境,诗人俞昕在龚菊岩的房清境堂中驻足欣赏。"物外神仙窟"形象地赞美了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世的宁静,仿佛是隐士的居所。"巾车为小停"暗示诗人旅途中的短暂停留,却因这里的美景而决定稍作歇息。
"一泓寒玉境"运用比喻,将清澈如玉的水池比作寒玉,展现了水的清凉和环境的高洁。"四面翠微屏"则描绘了四周环绕的青翠山峦,如同屏障般守护着这片净土,增添了诗的意境。
"清境诗无尽"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深赞叹,认为这里充满了诗意,让人流连忘返。"红尘眼顿醒"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此处的清静能够使人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得到片刻的清醒。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愿意在此居住,甚至举杯向山灵发问,表达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丹霞惜别。寄蛮烟障雨,画图一阕。
枫影秋江,梅影春江。尽入离愁时节。
最高楼处歌金缕,将凤纸、吹花题叶。
记罗浮、道士相逢,句里斜阳曾说。
自许玉田差近,向碧城梦里,飞下清绝。
七孔神针,缝六铢衣,襻带多安无缺。
笔床垂老心情在,好付与、满庭香雪。
倩虫虫、宛转红牙,不数晓风残月。
卧佛山坳,退翁亭角,春风已扫岩磴。
指点斜阳,引我马蹄幽兴。
见十里、五里青松,映将花、未花红杏。人静。
但炊烟树杪,万峰齐暝。
载酒閒房深处,纵赤米黄齑,也须酩酊。
记得题诗,粉壁依然苔径。
更坐起、榻下沉沙,共招寻、水边鸣磬。清镜。
照皇州一气,冷波千顷。
花容月样,惯得人怜,不教著地。罽锦平铺。
无声宛转纱障里。消受一簇香鬟,镇浅勾斜睨。
犹记旁看,昼长閒遣春事。
遮住双鸳,最难禁、茜罗裙子。
凭时偏露,随伊纤红自起。
今日客斋重见,是玉鸦叉底。
对此魂销,沈郎腰可知矣。
瓣著燕支,房匀菡萏,暖风吹遍。
不向清漪,柴门望中远。
嫣然自笑,付蝶翅、蜂腰閒占。荒岸。
才过禁烟,一村村都艳。黏空万点。
香路嘶骝,花鬉杳难见。乍疑仙褥,曾斗武夷幔。
添个冶妆人到,似叠锦江春浣。
只惯遮罗袜,不比绿芜痕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