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东西韦杜间,尺五天不远。
舟转皇陂曲,岸带青龙坂。
夷犹一篙足,不待双縆挽。
回临市桥舣,走就僧居饭。
面山高阁重,入门苍松偃。
黯黯雨意来,苍苍野色晚。
更欲穷上方,理履惭尚蹇。
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东西韦杜间,尺五天不远。
舟转皇陂曲,岸带青龙坂。
夷犹一篙足,不待双縆挽。
回临市桥舣,走就僧居饭。
面山高阁重,入门苍松偃。
黯黯雨意来,苍苍野色晚。
更欲穷上方,理履惭尚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出城泛舟,游览自然景色的画面。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南溪两岸的风光,以及舟行时的惬意状态。
“出城泛南溪,朝暮可往返。”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旅游情境,南溪成为诗人游乐的去处,时间上的自由来回也强调了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
“东西韦杜间,尺五天不远。”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出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通过空间距离的描述,增添了行进中的亲切感。
“舟转皇陂曲,岸带青龙坂。” 这里诗人运用了“转”和“带”的动态词汇,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流拍打的声音,以及看到山势蜿蜒的形状。
“夷犹一篙足,不待双縆挽。” 这两句则是对舟行过程中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如的驾驭之美。
“回临市桥舣,走就僧居饭。” 市桥和僧居的出现,为诗 增添了一种生活气息,同时也让游乐的情境更加丰富多彩。
“面山高阁重,入门苍松偃。” 这里的“面”字使用得当,使得山势显得更加雄伟,而“苍松偃”则是对僧居环境的一种描写,为诗增添了一抹静谧的色彩。
“黯黯雨意来,苍苍野色晚。” 雨意和野色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在结束时带有一丝淡远之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季节变换的意境。
“更欲穷上方,理履惭尚蹇。”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永无止境的向往,以及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这里的“理履”和“惭尚蹇”表现出一种深思和自省,同时也为诗增添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哲思色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冷斜阳、南都旧事,伤心有恨难赋。
乱砖片瓦皆尘梦,怪底残山如诉。无证据。
问宝座金銮,一例模糊处。龙蟠虎踞。
剩故堞凄凉,任他毁卸,车载驴驮去。
荒芜久,不见衰烟寒树。谁怜宫殿狐兔。
五龙桥上频回首,禁水无情暗度。休恋顾。
怕泪洒秋风,触物将倾注。沧桑计数。
念历历兴亡,终成宿草,此理从今悟。
晓风残月,叹天涯、到处销魂倦矣。
说到南云亲舍远,悔向长安负米。
万里题诗,十年磨剑,命也该如此。
儒衣僧帽,是侬前世行李。
多少战垒黄尘,离宫碧瓦,雨打风吹起。
一带中原禁不得,过客几回悲喜。
土锉呼镫,沙坊问酒,且醉为佳耳。
高楼横笛,满天霜气如水。
十二金牌,天下事、不堪问矣。
竟销尽、江山半壁,西湖锅里。
名父子全忠孝去,小朝廷要英雄死。
叹从今寡妇与孤儿,无生理。朱仙镇,公营垒。
汤阴道,公乡里。有精忠祠庙,足光桑梓。
白雁一声天水碧,黄龙余恨燕云紫。
待招他豪杰两河魂,归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