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此诗是宋代刘克庄所作,名为《念奴娇·其十七》。诗中通过对往昔繁华景象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个人功业难以持久的感慨。
"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这两句描绘出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情景,诗人感叹这些繁复变化,无人能够详尽记录。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焦虑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探寻。
"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这几句通过对珍贵物品(如麝香、绒帛)与巨兽(象)的比喻,强调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和易逝。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诗人希望后来读到这首诗的人,也能从中体会到某种情感或启示。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描述了古时盟誓之地(洛下)的荒凉,以及岁月匆匆,白发老翁在花下轻松赴约的情景。
"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梦醒后的自嘲和对古代英雄(如越王勾践)奋发图强的景象。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反映出诗人的身体衰老,却仍旧保持着一丝执着于功名的地位。
最后两句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表示了对于世间繁华声色感到陌生和不适应,这也许是因为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巨大差异所致。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功业、时光易逝以及历史变迁等主题的反复咏叹,抒发了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