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庚申之冬曾为题句蓉丈既卒其家请濒石杨公铭墓因以此拓赠之今藏其嗣吉南献叔处辛丑正月持以见示开卷怆然用前题诗韵》
《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庚申之冬曾为题句蓉丈既卒其家请濒石杨公铭墓因以此拓赠之今藏其嗣吉南献叔处辛丑正月持以见示开卷怆然用前题诗韵》全文
清 / 翁同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蓉丈书律守晋法,濒兄笔妙兼刚柔。

二公一质一通敏,我获师友同时求。

道光以来台阁体,峻拔竞尚柳与欧。

元和脚硬瘦金峭,更有北派浩莫收。

颜公此书信奇绝,蹙缩寻丈归寸璆。

不知巧工谁著手,黄仙鹤辈烦雕锼。

忆当春明庙市盛,金鱼换此珊瑚钩。

道州嘉善两题记,皆饮老坚锋芒遒。

馀年四十亦赓续,芜词颣句黄茅稠。

略如少陵拜杜宇,颇疑天实开龙湫。

呜呼,定陵北狩日,神京门户勤绸缪。

吾侪未暇论文史,时时北望云山愁。

中兴大政焕一变,干戈渐戢礼乐修。

如何客星犯帝座,又见华盖西南流。

乾坤苍莽倏卌载,故人零落俱千秋。

草堂人日客携示,墨痕依旧春云浮。

抚时怀旧百虑集,安能竟学忘机沤。

老夫浪语客莫笑,世论于今多谬悠。

(0)
鉴赏

这首诗是翁同龢对好友蓉洲王丈所藏宋拓小字《仙坛记》的题跋。诗人首先赞扬了蓉丈和濒石杨公的书法技艺,一人质朴一人灵动,自己从中获益良多。接着,他提到清代道光以来的书法风尚,推崇柳公权和欧阳询,以及元和时期的瘦金体和北派书法。诗人赞叹颜真卿的书法独特,犹如巧匠精心雕刻。

诗人回忆起在春光明媚的庙市上,曾用金鱼换取这幅拓本,还提及了道州嘉善两地的题记,书法风格鲜明有力。诗人感叹自己年过四十仍努力学习,但文辞中难免有瑕疵。他将自己比作杜甫拜见李白,暗示书法艺术如同龙湫之水,深邃而不可测。

诗人感慨定陵时期国事动荡,未能专注于学术研究,只能时常北望故乡而生愁绪。随着国家中兴,战乱减少,礼仪音乐得以恢复,然而又担忧政治风云变幻。最后,诗人感慨岁月流转,故人凋零,朋友的遗物更显得珍贵。他深情地表示,虽然心中忧虑重重,但仍不愿放弃对书法的热爱,提醒读者不必嘲笑他的感伤话语,因为世人的评价往往偏离真相。

作者介绍

翁同和
朝代:清

实指“翁同龢”,(1830—1904)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猜你喜欢

句·其五

朝宗任叠千重浪,捧日能消几片云。

(0)

送阮洗马之全州

望苑回先马,山城驻使车。

涂中值归雁,频寄北来书。

(0)

代书寄泗州钱侍郎

起部纡两绶,恢恢刃有馀。

既为侍中郎,又复专城居。

无久恋铃阁,早应还直庐。

浚川春水满,珍重寄双鱼。

(0)

送秘阁朱员外知复州

景陵山水旧知名,珍重诗人建隼行。

未免簿书劳利刃,省贪烟月纵高情。

扬雄阁下诸生送,陆羽门前百吏迎。

圣代群贤皆得路,三年倾首望鹏程。

(0)

送蒯员外东游旧治

百岁犹强健,知君即地仙。

孤飞下华表,太息问桑田。

故吏今谁在,高名昔共传。

伊余亦遗老,相送一潸然。

(0)

兵燹后五年不墓祭矣,成一律寄伯兄

祭扫原循故,凄凉奈此情。

纸灰一抔土,烟柳五清明。

宿草留前泪,斜阳趁晚晴。

遥知孤棹客,涕泗倍盈盈。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