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无秋冬,残夜良未晓。
寻幽走荒径,俯出众木杪。
僧寮暗花竹,积翠落幽筱。
寥寥照溪光,地白人影小。
不知石上月,悠然下林表。
群动无一喧,山寒定栖鸟。
独游澹忘归,微霜湿烟蓼。
山色无秋冬,残夜良未晓。
寻幽走荒径,俯出众木杪。
僧寮暗花竹,积翠落幽筱。
寥寥照溪光,地白人影小。
不知石上月,悠然下林表。
群动无一喧,山寒定栖鸟。
独游澹忘归,微霜湿烟蓼。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独游虎丘的情景,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山色无秋冬”,点出山色四季常青,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暗示着自然界的永恒与宁静。接着,“残夜良未晓”则描绘了夜色渐退,黎明未至的微妙时刻,营造了一种过渡的氛围。
“寻幽走荒径,俯出众木杪”两句,诗人深入探索,穿越荒径,俯瞰高树顶端,展现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僧寮暗花竹,积翠落幽筱”描绘了僧舍周围暗影中的花竹与翠绿的竹叶,以及落在低矮竹丛中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寥寥照溪光,地白人影小”通过溪水的微光与地面上的白色人影,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寂静与空灵。
“不知石上月,悠然下林表”则以月光洒在石上,悠然自得地从林梢落下,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与自然的和谐。
“群动无一喧,山寒定栖鸟”描述了山中万籁俱寂,只有寒山中栖息的鸟儿在静候黎明的到来,体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和谐共存。
最后,“独游澹忘归,微霜湿烟蓼”表达了诗人独自游历,沉浸在自然美景中,忘记了时间与归途,直到微霜湿润了烟蓼,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月夜下虎丘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淡泊宁静。
芜菁至南皆变菘,菘美在上根不食。
瑶簪玉笋不可见,使我每食思故国。
西邻老翁知我意,盈筐走送如雪白。
蒸烹气味元不改,今晨一日如还北。
孔明用蜀最艰窘,百计掇拾无遗策。
当时此物助军行,渭上褒中有遗植。
英雄临事究琐屑,终服奇才屈强敌。
想见躬耕自灌畦,当时有意谁能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