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表达了作者与弟弟相处时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尽管外界有诸多事情,但作者的心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平和。
接下来的四句“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则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诗人在安静的居所中,不为世事所扰,即便是日光已经高照,也仍旧沉浸于梦乡之中,直到钟声响起才缓缓起床用餐。头发未梳,书籍散乱,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自在状态。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中的“清川”和“空林”都是自然之景,它们与诗人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接下来的两句“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进一步描写,这里的“青苔”、“细草”都给人以柔和、舒适之感。
最后四句“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中,“窗外鸟声闲”和“阶前虎心善”都是超脱尘世的象征,而“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繁杂世界时的心境——淡泊明志,不为物役。紧接着,“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强调了作者与万物共存的哲学思考,而“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则是这种思考所带来的心灵宁静和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
结庐俛澄波,妙与前山值。
好风起菰蒋,骄阳散薜荔。
长林绿天垂,怪石云根坠。
荷珠凝幽香,松涛破残睡。
散发坐回磴,万木落寒吹。
晨露午未晞,碎滴逐鸟翅。
有时临清漪,掬月弄空翠。
濯足见长胫,鹭立逢鱼忌。
随意读道书,信步过僧寺。
琴从樵夫听,酒共渔父醉。
因之得静机,何处容尘渍。
劳劳念征夫,冲暑鞭疲骑。
侯门谁家子,日中候通刺。
混混河水黄,清清淮水碧。
二水会山阳,蒸作城霞赤。
城下远游子,暝烟趋水驿。
家山日以远,雁字云中隔。
朝来风力柔,未可发洪泽。
人生秉素志,所贵能自适。
有河恣长饮,满腹愿已毕。
不见贪者劳,那知静者佚。
王孙出裤下,名亦垂金石。
学道胡不为,功成徒见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