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入匈奴,自恃将家子。
眼空沙漠群,气弱天下士。
转战驱懦兵,贪功入深垒。
杀气惨云日,笳鼓昏未已。
苦将死敌争,坐使家声靡。
堂堂飞将军,夫岂卫律比。
远意欲有为,偷生以含耻。
对案不能食,殊方忍居此。
霜寒塞雁鸣,雪冻白草死。
迢遥望妻孥,灭没谁与理。
李陵入匈奴,自恃将家子。
眼空沙漠群,气弱天下士。
转战驱懦兵,贪功入深垒。
杀气惨云日,笳鼓昏未已。
苦将死敌争,坐使家声靡。
堂堂飞将军,夫岂卫律比。
远意欲有为,偷生以含耻。
对案不能食,殊方忍居此。
霜寒塞雁鸣,雪冻白草死。
迢遥望妻孥,灭没谁与理。
这首诗《李陵咏》由明代诗人张楷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李陵的描绘,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命运沉浮。
诗中开篇即点出李陵出身将门,自视甚高,却在面对匈奴时,眼空四海,气度不凡,显示出他的自信与豪迈。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他所率领的军队逐渐显露出怯懦之态,为了追求胜利,李陵不惜深入敌阵,导致战场气氛变得阴冷肃杀,笳鼓之声也显得昏暗不明,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无尽。
接着,诗人描述了李陵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决心与勇气,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退缩,最终使得家族的名声蒙羞。诗中通过“堂堂飞将军”这一形象,对比于叛徒卫律,凸显了李陵的忠诚与高尚情操。
最后,诗人以李陵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收尾。面对远方的家庭,他只能遥望,却无法与之团聚,这种孤独与无奈,让人心生同情。同时,诗中描绘的边塞景象——霜寒、雁鸣、雪冻、白草枯死,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也象征着李陵命运的悲凉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李陵个人命运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赞美与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