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
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
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
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
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
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
此诗描绘了一场焚烧奢侈之物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节俭德行的赞美。开篇“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直接点明了主题:在朝堂上,君王正在进行一种惩罚,即焚毁那些过于豪华的异国奇珍裘服。这一行为寓意着对奢侈生活的清算与自我革新。
接着“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火焰冲天,仿佛看到了一种吉祥之光在流动。这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观,也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光明磊落的氛围。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则是对焚烧后余下的美好景象的描写。尽管奢侈之物已被焚毁,但仍旧留有馀香,这种转变表明了即便是节俭,也不失为一种高雅。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描绘了火焰与烟雾渐行渐远的景象,隐含着对过去过度奢侈生活方式的彻底告别。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则表达了一种归于本真、简约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这几句表明了一个观点:在物质文明面前,人们应当返回到一种更加纯净和简单的生活状态。
最后,“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是对君王节俭之德的永久赞颂。诗人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君主的典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焚烧奢侈物品这一仪式,表达了对简约生活、清廉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皇帝节俭美德的高度评价。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