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海潮·其二为富枢生朝寿》
《望海潮·其二为富枢生朝寿》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词  词牌: 望海潮

麒麟图画,貂蝉冠冕,青毡自属元勋。

绿野旧游,平泉雅咏,霞舒烟卷朝昏。风月小阳春。

照玳筵珠履,公子王孙。

雪度嵩高,影横伊水庆生申。早梅长醉芳尊。

况中兴盛际,宥密宗臣。

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光射紫微垣。

看五云朝斗,千载逢辰。

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

(0)
翻译
麒麟图绘制的华美,貂蝉冠冕象征尊贵,青色地毯自然属于功勋显赫之人。
回忆在绿野的旧游,平泉的雅致诗篇,日出日落间,风景如画。
如同春天的小阳春,月光洒满宴席,公子王孙们欢聚一堂。
雪花飘过嵩山,伊水倒映着身影,庆祝着生日的来临,梅花盛开,酒香四溢。
正值国家复兴昌盛时期,宽厚的重臣受到恩宠。
在琳琅满目的馆阁供职,守护着国家的稳定,像调和美食的大师,使国家焕然一新。
光芒照耀紫微星宫,见证着吉祥的星辰,朝向北斗星祈愿。
千年难遇的吉时,开启无边的长寿之地,万物生长的气息如大匠之手推动天地运转。
注释
麒麟图画:象征吉祥和尊贵的图案。
貂蝉冠冕:古代贵族的高贵头饰。
元勋:有重大功绩的人。
绿野:代指广阔的田野或美好的自然环境。
平泉:古代名园,常用来比喻文人雅士的居所。
琳馆:精致的馆阁,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学问渊博之处。
金瓯覆字:比喻国家疆土完整,政权稳固。
和羹妙手:比喻善于调和各种关系或事务的人。
紫微垣:古代星官名,象征天子的宫殿。
五云朝斗:形容吉祥的景象,朝向北斗星。
八荒:古代称四方最远处,这里泛指天下。
洪钧:古代对造物主或自然力量的称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图景,展现了盛世佳节的繁华与喜庆。开篇即以“麒麟图画”、“貂蝉冠冕”设置超凡脱俗的氛围,随后“青毡自属元勋”则透露出皇家或贵族的背景。此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如“绿野旧游”、“平泉雅咏”、“霞舒烟卷朝昏”,展现了一个美好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是高贵而有礼仪,例如“照玳筵珠履,公子王孙”,这些人物似乎正在参与某种庆典或宴会。紧接着,“雪度嵩高,影横伊水庆生申”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而“早梅长醉芳尊”则暗示了宴席上的欢乐与豪情。

诗人随后转向国家的繁荣和朝政的安稳,“况中兴盛际,宥密宗臣”,表达了对统治集团的肯定。接着,“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则描绘了一处宏伟的建筑物和祭祀活动,再现了皇权的神圣与威仪。

“光射紫微垣”、“看五云朝斗,千载逢辰”等句,则是对天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此刻盛世景象的赞美。最后,“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则展现了一种宏大无边、永恒不朽的愿景。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盛世画卷,是对宋代社会繁荣与文化昌盛的一种颂歌。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陈贤良祠

青苗新法世无何,抗疏佳时志不磨。

庐阜峰峦曾眺览,星湖风浪几经过。

碧梧翠竹荒丘寂,野草寒烟落照多。

莫叹山僧为伏腊,裕陵无树长新柯。

(0)

初夏雨中卧病有怀朱心园

空林雨气未全收,枕簟凉生半似秋。

艾以三年成立骨,蓬知一月不梳头。

临风轻颤荷珠落,坐石徐看竹粉抽。

漫道长桑元客舍,故教盲竖尚淹留。

(0)

送黄履常赴楚任

桃花红露柳枝黄,相送河桥绿满觞。

北极久占卿士月,南天暂借使君霜。

帆前雁叫过彭蠡,江上鱼肥到武昌。

况是古来春雪地,和歌知尔兴偏长。

(0)

山墅雨后

风雨逗春寒,青山绕画阑。

鸟声穿磴落,林静带云看。

对酒今朝熟,怜花昨夜残。

谁知苔径滑,莫惜倚筇难。

(0)

寄吴少君

幽意有谁似,侨居也竹林。

有时忘独坐,閒亦赏微吟。

剑冷磨前事,瓢悬破后心。

相思无一寄,春水到门深。

(0)

寄沈一之

衰草残阳满地红,蘋花零落野塘风。

一枝多少怀君梦,半在青灯细雨中。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