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閒居之作·其七》
《秋日閒居之作·其七》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咫尺先公墓,西山影到门。

龙鳞双树少,马鬣一峰尊。

雨露愁寒食,莙蒿怆故园。

无田惟薄祭,鱼菽复何言。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秋日閒居之作》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先祖墓地的怀念之情,以及在秋日闲居时对自然景色和故园之思的感慨。

首联“咫尺先公墓,西山影到门”描绘了墓地与住所之间的距离虽近,但通过西山的影子映入门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缅怀。

颔联“龙鳞双树少,马鬣一峰尊”运用比喻手法,将墓地的树木比作龙鳞,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稀少的景象;同时,以马鬣(马背上的毛发)形容山峰,暗示山峰的高峻,象征着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

颈联“雨露愁寒食,莙蒿怆故园”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雨露象征着哀愁,寒食节的哀悼气氛,与诗人内心的悲痛交织在一起;莙蒿(一种野草)在这里代表故园,诗人面对荒凉的故园,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思念。

尾联“无田惟薄祭,鱼菽复何言”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田产,只能进行简陋的祭祀,但心中的敬意与怀念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先人的深厚感情,也流露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先人、故园的深深怀念,以及在秋日闲居中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四首·其四

读君诗卷长三叹,他日遗山此代兴。

开路骅骝气深稳,倚天冰雪势淩兢。

未应处陆长呴湿,尽许同时得服膺。

不废教条仍坐啸,悬知独有使君能。

(0)

新秋感兴十二首·其十一

汉家宫阙暮云凝,人世茫茫感废兴。

太液苍波飞水鹤,寝园红叶坐禅僧。

佞臣谁为诛张禹,钩党今犹惜李膺。

销尽寒山金碧影,夕阳零乱十三陵。

(0)

苏祠新楼呈南皮夫子兼柬玉宾叔峤二君

眉州近城多小山,四围匝作碧玉环。

一角微哆放江溜,翠铜古镜磨斑斑。

南皮夫子今文伯,尤爱楼居岸轻帻。

微澜瘦竹苏家宅,弹指华严涌百尺。

褰裳高步鸣琤琮,津亭远鼓闻逢逢。

墙竿乱矗只复双,堞外知是玻璃江。

蟆颐树色泼浓绿,过江欲西来入窗。

窗中有人散巾服,一卷文书映山绿。

晨兴江气染画帘,夜静池光照乔木。

冷泉判事咤稀有,似此衡文真绝俗。

暇日招邀罗众宾,放眼浩荡郊原春。

青神去鸟向三峡,白马炊烟连五津。

江山如此不尽醉,不见披风台榭成灰尘。

胡床坐啸发兴清,城隅落日晚雾横。

斯须云破吐娟月,峨眉正与阑干平。

银河斜注带檐挂,珠斗错杂和灯明。

丽谯角动不言起,得句苍寒出新水。

红船绿棹系堂侧,欲泛青蘋拾金鲤。

百年草莽那能料,十日嬉娱聊复尔。

未识昔时纱縠行,胜事曾否能如此。

先生持节秋当归,贱子亦似飞鸿飞。

当前好景且莫掷,后来痛饮知为谁。

只恨杏花零落满阶尽,空听笛声幽怨邻家吹。

径须唤起彭城守,共向楼头著羽衣。

(0)

天津道中阻雪

平沙莽莽朔风摧,破浪才从海国来。

蓟北天寒春草浅,桥南路窄雪花堆。

几家笑语围炉火,万里乡心托酒杯。

喜听玉京明日到,一鞭马上望金台。

(0)

五北将歌.广州副都统乌兰泰

桓桓都护须髯紫,平日爱兵如父子。

万里征讨毒瘴乡,能结士心得士死。

左江右江贼如麻,四方徵调糜虫沙。

按炮持燧不敢发,一里以外犹呿嗟。

始将火攻教懦卒,可惜利器无开花。

老罴据险气山涌,水窦孤军摇不动。

黑夜出奇卷甲来,以少击多无旋踵。

独恨诸军不和辑,老将兀兀成孤立。

桂林桥上铁雨飞,五管军民同雨泣。

呜呼庸相真无谋,充骏任驽祸神州。

当年若使乌向为两翼,安有长鲸直下江海成横流。

(0)

别陆给事眉生

年年带甲满关河,燕市逢君对酒歌。

贞观多贤人望治,马周惭愧负常何。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