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桓都护须髯紫,平日爱兵如父子。
万里征讨毒瘴乡,能结士心得士死。
左江右江贼如麻,四方徵调糜虫沙。
按炮持燧不敢发,一里以外犹呿嗟。
始将火攻教懦卒,可惜利器无开花。
老罴据险气山涌,水窦孤军摇不动。
黑夜出奇卷甲来,以少击多无旋踵。
独恨诸军不和辑,老将兀兀成孤立。
桂林桥上铁雨飞,五管军民同雨泣。
呜呼庸相真无谋,充骏任驽祸神州。
当年若使乌向为两翼,安有长鲸直下江海成横流。
桓桓都护须髯紫,平日爱兵如父子。
万里征讨毒瘴乡,能结士心得士死。
左江右江贼如麻,四方徵调糜虫沙。
按炮持燧不敢发,一里以外犹呿嗟。
始将火攻教懦卒,可惜利器无开花。
老罴据险气山涌,水窦孤军摇不动。
黑夜出奇卷甲来,以少击多无旋踵。
独恨诸军不和辑,老将兀兀成孤立。
桂林桥上铁雨飞,五管军民同雨泣。
呜呼庸相真无谋,充骏任驽祸神州。
当年若使乌向为两翼,安有长鲸直下江海成横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的都护,名叫乌兰泰,他威武有力,对士兵如同父亲般关爱。他率领军队远征瘴疠之地,凭借其卓越的领导力,能够凝聚士气,士兵甘愿为他赴死。然而,面对众多的贼寇和庞大的征调消耗,乌兰泰在战斗中显得谨慎,尽管手中有威力巨大的火攻武器却未能充分发挥。
诗中描述了他在桂林桥上与敌人的激战,尽管兵力劣势,但乌兰泰凭借智勇,以少胜多,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然而,诗人惋惜的是,由于内部不和,乌兰泰这位老将孤立无援,最终导致了惨败,桂林桥上的战斗如同铁雨般残酷,军民同声哀泣。
诗人批评当时的庸相无能,任用不当,使得像乌兰泰这样的良将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导致国家遭受重创。如果当初能更好地利用人才,或许局面会有所不同,长鲸般的敌人不会如此肆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乌兰泰的形象,反映了清朝末年军事策略的缺失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决策层的失策对战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