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带事朝谒,清坐弹鸣琴。
以彼尘外趣,远我遗世心。
岸帻送归鸟,隐几见遥岑。
聊得静者乐,岂必居山林。
冠带事朝谒,清坐弹鸣琴。
以彼尘外趣,远我遗世心。
岸帻送归鸟,隐几见遥岑。
聊得静者乐,岂必居山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朝堂事务之余,选择静坐弹琴,追求超凡脱俗的乐趣,以此远离世俗纷扰,让心灵得到净化与宁静。诗人通过“冠带事朝谒”描述了官场的忙碌,而“清坐弹鸣琴”则展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追求。他以“尘外趣”自娱,这不仅仅是音乐带来的愉悦,更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使他的心灵得以远离尘嚣,保持纯净。
“岸帻送归鸟,隐几见遥岑”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他戴着宽边帽,目送归巢的鸟儿,静静地坐在桌旁,远眺着远处的山峦。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最后,“聊得静者乐,岂必居山林”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并非一定要居住在山林之中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而非物质条件或地理位置的限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南方有高士,仁义偃王裔。
家山辟幽坡,手取香草艺。
秋至有黄华,采采满衣袂。
客来酒盈尊,诗出语惊世。
无心学渊明,偶与渊明契。
静者年自长,颓龄不须制。
高怀耻独乐,地远人罕诣。
丹青写佳境,有目皆可睨。
吾家鲜鲜径,荒芜屡经岁。
儒冠误此身,挂之公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