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越楼》
《越楼》全文
宋 / 方信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真珠市拥碧扶阑,十万人家着眼看。

独恨登临最高处,举头犹不见长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lóu
sòng / fāngxìn

zhēnzhūshìyōnglánshíwànrénjiāzheyǎnkàn

hèndēnglínzuìgāochùtóuyóujiànchángān

翻译
在珍珠市中,高楼倚着翠绿的栏杆,万般繁华尽收眼底。
独自遗憾的是,当我登上最高的地方,抬头望去仍然看不见那座象征着都城的长安。
注释
真珠市:可能指繁华的都市或市场,因其名称富有诗意,可能是虚构或形容富丽堂皇。
碧扶阑:绿色的栏杆,形容环境优美。
十万人家:形容人口众多,繁华热闹。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朝廷或者国家的中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都市的景象,开篇两句“真珠市拥碧扶阑,十万人家着眼看”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商业集市,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这里的一切。"真珠"比喻珍贵的宝石,而"碧扶阑"则是用以形容华丽的栏杆,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市场的繁盛和人们对它的关注。

然而,在这片热闹背后,诗人的情感却突然转折,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不满和渴望。"独恨登临最高处,举头犹不见长安"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乡愁。他攀登到最高的地方,希望能够远眺长安(古都),但即便如此,他仍旧无法看到那遥远的故土。这份渴望和失落感,使得他的心情更加复杂。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景象,还深化了内在的情感世界。这里虽未直接言明,但透露出诗人对于长安(或故乡)的眷恋,以及面对繁华都市背后潜藏的孤独与哀愁。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表象之上的深情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作者介绍

方信孺
朝代:宋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猜你喜欢

春旱四首·其四

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

穷巷萧然惟饮水,家童忽报井源乾。

(0)

池上对月五首·其三

世俗传偷药,嫦娥以此名。

唐人皆咏月,吾取玉川生。

(0)

杂咏一百首·其一○○柳家婢

忽见牙郎态,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曾是柳家人。

(0)

杂咏一百首·其四十五公孙弘

极力排舒黯,联翩去不回。

惟应刀笔吏,时得到翘材。

(0)

九叠·其六

国色名花俱绝代,玉人甘后本双身。

劝君薄薄施朱粉,莫遣名花妒玉人。

(0)

鹧鸪天

楼外云山千万重。画眉人隔小帘栊。

风垂舞柳春犹浅,雪点酥胸暖未融。

携手处,又相逢。夜阑心事与郎同。

一杯自劝羔儿酒,十幅销金暖帐笼。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