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林群木嘉皇橘,沃壤调风当旭日。
素华绿叶旧葳蕤,黄落忽如婴宿疾。
园夫亦有言,此为树中蛀。
皮蚀妨其枝,心蚀即无树。
吾能剜剔利金钩,千窍百孔尽冥搜。
巨螬纤蛣靡遗类,会使树性还森幽。
园夫此技汝且止,物理荣枯本相倚。
豺狼虮虱岂无时,一树之灾何必尔。
闲林群木嘉皇橘,沃壤调风当旭日。
素华绿叶旧葳蕤,黄落忽如婴宿疾。
园夫亦有言,此为树中蛀。
皮蚀妨其枝,心蚀即无树。
吾能剜剔利金钩,千窍百孔尽冥搜。
巨螬纤蛣靡遗类,会使树性还森幽。
园夫此技汝且止,物理荣枯本相倚。
豺狼虮虱岂无时,一树之灾何必尔。
这首《剔蠹谣》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描述对橘树内蛀虫的清除过程,隐喻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与治理。诗中以“闲林群木嘉皇橘”开篇,描绘了橘树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然而,“素华绿叶旧葳蕤,黄落忽如婴宿疾”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橘树因内生蛀虫而逐渐衰败的景象,暗喻了社会中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接着,“园夫亦有言,此为树中蛀。皮蚀妨其枝,心蚀即无树”几句,通过园丁的话语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了内部蛀虫对树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中腐败分子的揭露和谴责。
“吾能剜剔利金钩,千窍百孔尽冥搜。巨螬纤蛣靡遗类,会使树性还森幽”表达了诗人(或代表正义力量)的决心和行动,比喻通过深入彻底的整治,清除腐败,恢复社会的清廉与和谐。
最后,“园夫此技汝且止,物理荣枯本相倚。豺狼虮虱岂无时,一树之灾何必尔”则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社会道德的关联,指出腐败如同自然界中的害虫,虽有周期性,但不应任其泛滥,应适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整首诗借物喻人,寓理于事,既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治理之道的思考。
闽陬地力尽,种艺被山谷。
涵濡一雨润,郁郁原野绿。
春风忽云徂,舒景变炎燠。
凉飙动地轴,揫敛何神速。
坐愁林峦空,俯视万木秃。
凝霜借风力,摧折到松竹。
嗟予闭门人,感此亦愁蹙。
幽庭有萱草,采采不盈掬。
如闻糟床注,取醉须百斛。
沉酣乐时运,天关不须触。
万物一刍狗,苍苍自高目。
大江东西湖南北,鹄袍学子森如竹。
何人开口不伊川,阿谁初道此水源。
清纯先生刘夫子,冷笑俗儒钻故纸。
梦中亲见大小程,为渠刺船入洙泗。
嗟我结发从先生,日日看子趋鲤庭。
先生命子却从我,小窗短檠共灯火。
陋巷柴扉共寒饿,安知头上天几大。
子今行李寄大宁,翩然束书游帝城。
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不应。
朝来忽见毛生刺,看来看去惊且喜。
风花聚散三十年,何许飞堕老眼前。
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说。
我有故山江之西,祗遣思归不遣归。
赠行聊借退之诗,石头城下一杯酒,便是此生长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