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剔蠹谣》
《剔蠹谣》全文
明 / 黄衷   形式: 古风

闲林群木嘉皇橘,沃壤调风当旭日。

素华绿叶旧葳蕤,黄落忽如婴宿疾。

园夫亦有言,此为树中蛀。

皮蚀妨其枝,心蚀即无树。

吾能剜剔利金钩,千窍百孔尽冥搜。

巨螬纤蛣靡遗类,会使树性还森幽。

园夫此技汝且止,物理荣枯本相倚。

豺狼虮虱岂无时,一树之灾何必尔。

(0)
鉴赏

这首《剔蠹谣》由明代诗人黄衷所作,通过描述对橘树内蛀虫的清除过程,隐喻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与治理。诗中以“闲林群木嘉皇橘”开篇,描绘了橘树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然而,“素华绿叶旧葳蕤,黄落忽如婴宿疾”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橘树因内生蛀虫而逐渐衰败的景象,暗喻了社会中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接着,“园夫亦有言,此为树中蛀。皮蚀妨其枝,心蚀即无树”几句,通过园丁的话语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了内部蛀虫对树木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中腐败分子的揭露和谴责。

“吾能剜剔利金钩,千窍百孔尽冥搜。巨螬纤蛣靡遗类,会使树性还森幽”表达了诗人(或代表正义力量)的决心和行动,比喻通过深入彻底的整治,清除腐败,恢复社会的清廉与和谐。

最后,“园夫此技汝且止,物理荣枯本相倚。豺狼虮虱岂无时,一树之灾何必尔”则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社会道德的关联,指出腐败如同自然界中的害虫,虽有周期性,但不应任其泛滥,应适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整首诗借物喻人,寓理于事,既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治理之道的思考。

作者介绍
黄衷

黄衷
朝代:明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猜你喜欢

和胡鼓院郊台致斋即事·其一

联篇杰作大音稀,云朵低垂向巧枝。

钝学久嗟人去速,痴肠一任句来迟。

断无锦向诗中织,但有春从笔底滋。

尽日斋宫云聚散,不知步武是谁移。

(0)

宫词·其二十一

落絮濛濛立夏天,楼前槐树影初圆。

传闻紫殿深深处,别有薰风入舜弦。

(0)

伍员庙

出境鞭尸报父雠,吴兵勇锐越兵忧。

忠魂怨气江云在,日见炉香烟上浮。

(0)

元丰壬戌岁暮书事

闽陬地力尽,种艺被山谷。

涵濡一雨润,郁郁原野绿。

春风忽云徂,舒景变炎燠。

凉飙动地轴,揫敛何神速。

坐愁林峦空,俯视万木秃。

凝霜借风力,摧折到松竹。

嗟予闭门人,感此亦愁蹙。

幽庭有萱草,采采不盈掬。

如闻糟床注,取醉须百斛。

沉酣乐时运,天关不须触。

万物一刍狗,苍苍自高目。

(0)

送刘觉之归蜀

大江东西湖南北,鹄袍学子森如竹。

何人开口不伊川,阿谁初道此水源。

清纯先生刘夫子,冷笑俗儒钻故纸。

梦中亲见大小程,为渠刺船入洙泗。

嗟我结发从先生,日日看子趋鲤庭。

先生命子却从我,小窗短檠共灯火。

陋巷柴扉共寒饿,安知头上天几大。

子今行李寄大宁,翩然束书游帝城。

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不应。

朝来忽见毛生刺,看来看去惊且喜。

风花聚散三十年,何许飞堕老眼前。

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说。

我有故山江之西,祗遣思归不遣归。

赠行聊借退之诗,石头城下一杯酒,便是此生长别离。

(0)

夜雨不寐

雨急点不疏,瓦乾声可数。

滴破江湖梦,合眼无复补。

更长酒力短,睡甜诗思苦。

已自不成眠,如何更遭许。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