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成妇孺知司马,边事应教虏气降。
天下荒荒谁救溺?瓮中儿仗石能撞。
真成妇孺知司马,边事应教虏气降。
天下荒荒谁救溺?瓮中儿仗石能撞。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次韵答俞君实廉访(其二)》中的第二句。诗人以司马相如为例,暗示俞君实的才能足以使敌人的气势降低,表达对他的赞扬和期待。接着,诗人忧虑地问道,在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谁能像瓮中之儿依靠石头撞击求生那样,拯救危难中的百姓?这句诗寓含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有识之士担当责任的呼唤。整体上,诗人在赞美与忧虑之间交织,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平明风雨酿春寒,试把饧和杏酪餐。
野祭人来悲冷节,郊行谁肯共吟鞍。
煮茶有约泉堪品,禁火无条燧莫钻。
一百五朝全戒酒,定知梦不到邯郸。
花影摇春,虫声吟暮,九霄云幕初卷。
谁驾冰蟾,拥出桂轮天半。
素魄映、青琐窗前,皓彩散、画阑干畔。凝眄。
见金波滉漾,分辉鹊殿。况是风柔夜暖。
正燕子新来,海棠微绽。不似秋光,只照离人肠断。
恨无奈、利锁名缰,谁为唤、舞裙歌扇。吟玩。
怕铜壶催晓,玉绳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