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人民果是非,千年谁见鹤曾归。
都来一觉人间梦,错向黄冠问缟衣。
城郭人民果是非,千年谁见鹤曾归。
都来一觉人间梦,错向黄冠问缟衣。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华表鹤图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变迁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首句“城郭人民果是非”,以疑问的语气提出,城郭与人民的兴衰更替,究竟是对是错?这里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反思,以及对世间事物价值判断的质疑。
次句“千年谁见鹤曾归”,通过千年的时间跨度,引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曾经存在的事物是否还能归来的疑问。鹤,作为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象征物,往往代表了高洁、长寿和回归,此处借鹤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永恒不变的追求。
后两句“都来一觉人间梦,错向黄冠问缟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人生比作一场梦,暗示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同时,“黄冠”和“缟衣”分别指道士和丧服,暗含了对人生不同阶段和状态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人们常常在追寻着不属于自己的身份或状态,却忽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对现实的洞察。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感慨,也传递了对当下生活的警醒,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