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忽已至,雨馀草木荒。
俯涧有惊泉,仰林无遗芳。
山中岁事晚,是日农始忙。
布谷鸣远林,田家竞农桑。
故园今何为,默默心独伤。
孟夏忽已至,雨馀草木荒。
俯涧有惊泉,仰林无遗芳。
山中岁事晚,是日农始忙。
布谷鸣远林,田家竞农桑。
故园今何为,默默心独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夏时节的景象和农事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故园的怀念与哀伤。从“孟夏忽已至,雨馀草木荒”可以感受到初夏之际,雨水充沛,植物生长迅速,但也有荒凉之感。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既有欣赏又带有一丝淡淡忧伤的情绪。
“俯涧有惊泉,仰林无遗芳”则是通过对山涧和树林的观察,强调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这里,“俯”、“仰”两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山林之间游走时的动作与情感。
“山中岁事晚,是日农始忙”一句,转折点出现了,指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到了农业生产的紧迫性。这里,“山中岁事晚”可能暗示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布谷鸣远林,田家竞农桑”则具体描绘了农民开始忙碌于耕作和养蚕的景象。“布谷”即播种谷物,“鸣远林”可能是指鸟儿在远处的树林中叫唤的声音,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田间的竞相耕作和桑园的忙碌,是初夏农事最为紧张的写照。
最后,“故园今何为,默默心独伤”则是诗人面对故土时的复杂情感。这里,“故园”二字触动了诗人的深层情感,而“默默心独伤”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哀伤。这也许是在表达一种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与过去无法重逢时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象和农事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故土的深情。
石田老人写生手,都从观物心中来。
不须更作体物语,要使花开花便开。
化工画笔只毫发,惧泄天机不令发。
红红紫紫数十枝,已具春秋四时法。
国宾神交能此翁,小亭燕坐无言中。
池鱼庭草各形色,抚卷一笑披光风。
二泉道人不识画,随处看花付清话。
题诗漫欲为花评,秋草菲菲满江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