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中百变俱,可怜倦眼眩龙鱼。
难抛身外无穷事,补读人间未见书。
悲往日,感今吾,镜中白发渐盈梳。
残年饱饭良多愧,敢道乾坤一腐儒。
六十年中百变俱,可怜倦眼眩龙鱼。
难抛身外无穷事,补读人间未见书。
悲往日,感今吾,镜中白发渐盈梳。
残年饱饭良多愧,敢道乾坤一腐儒。
这首《鹧鸪天》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刘永济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自我反思的深刻洞察。
首句“六十年中百变俱”,开篇即揭示了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六十年的光阴足以见证无数的更迭与变化,引人深思。接下来,“可怜倦眼眩龙鱼”一句,以“倦眼”描绘出岁月累积带来的疲惫与沧桑感,而“眩龙鱼”则形象地表达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个人的视野与认知可能受到局限,难以清晰辨识事物的本质。
“难抛身外无穷事,补读人间未见书”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知识与经验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不尽的知识等待着被发现与理解,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追求,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向往。
“悲往日,感今吾”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有对当下处境的反思。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镜中白发渐盈梳”一句,以白发的增多为象征,直观地展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面对镜中的自己,诗人不禁感叹,岁月不待人,青春易逝。
最后,“残年饱饭良多愧,敢道乾坤一腐儒”两句,既是对晚年生活的自省,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与作为的审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饱食终日,但内心却充满愧疚,不敢自诩为通晓天地的智者。这里不仅流露出对自身成就的谦逊态度,也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自我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尊酒相逢,笑同是、旧日天涯行客。
花气轻浣兰襟,琵琶泪无迹。
秋正悄、疏灯自落,风潇洒、桂华流席。
截竹吹云,抽刀断水,天地宽窄。
且休问、吴国当年,甚湖里宇宙夜深觅。
都向藕花多处,似桃源尘隔。
清事满、闲身又好,度冷香、写上词笔。
只怕传过江南,那人相忆。
王风委草,骚赋怨兰,危弦思苦谁说。
坐对素秋摇落。芳菲与鹈鴂。吟壶永、双练发。
悄未觉,翠销红歇。镇闲写,解带披襟,满座香发。
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
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斜阳事,人世别。
怎料理、此间情切。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