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金汤在,邻修玉帛云。
夷侵由废雅,苗格自敷文。
当宁形宵虑,公车以岁闻。
便当从幕府,入校道山芸。
国有金汤在,邻修玉帛云。
夷侵由废雅,苗格自敷文。
当宁形宵虑,公车以岁闻。
便当从幕府,入校道山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四)》。诗中描绘了一种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的景象,并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首句“国有金汤在,邻修玉帛云”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国家的繁华与邻邦的友好关系形象化地描绘出来。金汤和玉帛都是高贵、洁净的象征,显示出一个国泰民安的理想国度。
接着,“夷侵由废雅,苗格自敷文”则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古代教化、礼仪之美的向往。这里的“夷侵”和“苗格”都是指远古时期的文化教育,而“废雅”则暗示了当时社会上的颓废与失序。
“当宁形宵虑,公车以岁闻”中,“当宁”意味着保持安宁,“形宵虑”是说要有远见卓识。诗人希望能有长远的考虑,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安稳。“公车以岁闻”则表达了对官方信息传递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国家大事。
最后,“便当从幕府,入校道山芸”中,“便当”表示转折,“从幕府”可能指的是从官府之职,而“入校道山芸”则是说进入学校或学术机构去学习和研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学问和精神上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国度、文化复兴和个人修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于个人在社会中定位的思考。
屧步穿林罅,路转幽深,翠影千岩亚。
石床和梦冷,携手处、飞鸟窥人迟下。
丛桂著新花,胜红紫、春容淡冶。
畅清吟、流泉互答,珠玑碎洒。
空惜载酒名园,树老苔荒,蔓经才通马。
夕阳容易过,兰枻动、箫管重温秋夜。
休问玉山颓,趁佳兴、金尊共泄。
况明朝,茱萸香里,征帆又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