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宿城深集暮鸦,二禺联秀翠槎牙。
两山直出连天近,一水中流到海赊。
树杪间云栖老鹤,洞门清昼有桃花。
飞来古刹何年代,独倚松根对日斜。
中宿城深集暮鸦,二禺联秀翠槎牙。
两山直出连天近,一水中流到海赊。
树杪间云栖老鹤,洞门清昼有桃花。
飞来古刹何年代,独倚松根对日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中宿城深集暮鸦”,以“暮鸦”点明时间,营造出一种黄昏时分的静谧氛围,同时暗示了地点——中宿城。接着,“二禺联秀翠槎牙”一句,通过“联秀”和“槎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秀丽与峻峭,仿佛两座山峰在翠绿中相互辉映。
“两山直出连天近,一水中流到海赊”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两座山峰笔直地伸向天空,似乎要与天相接;而一条河流则从远处蜿蜒而来,最终流向遥远的大海。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蕴含着深远的空间感。
“树杪间云栖老鹤,洞门清昼有桃花”描绘了山林间的幽静与生机。老鹤栖息于树梢之上,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而洞门之内的桃花盛开,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飞来古刹何年代,独倚松根对日斜”将视线引向了历史的深处。一座古老的寺庙似乎是从天而降,其年代久远,令人遐想。诗人独自倚靠在松树的根部,面对着夕阳的余晖,这一场景充满了时间的沉淀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与超脱。
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致君超列辟,得道在荣班。
朱戟缭垣下,高斋芳树间。
隔花开远水,废卷爱晴山。
晚沐值清兴,知音同解颜。
藉兰开赐酒,留客下重关。
仙犬逐人静,朝车映竹闲。
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蘋。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无穷草树昔谁栽,新起临湖白石台。
半岸泥沙孤鹤立,三堂风雨四门开。
荷翻团露惊秋近,柳转斜阳过水来。
昨夜北楼堪朗咏,虢城初锁月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