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
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
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这里的小妇可能是家中的女子,她在教养着鹦鹉,这些宠物因为得到精心照料而显得悠闲自得。"头边唤醉醒"则描绘出鹦鹉半睡半醒的生动姿态,透露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氛围。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这两句强化了前面的意境,犬和鹰都是贵族或富家所养的高级宠物,它们的悠闲睡态和精美的装饰(玉簟、金铃)都彰显出主人家的富裕与安逸。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碧地"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青石板,"攒花障"则是用鲜花搭建的屏风,这些都是古代园林中常见的装饰。"红泥待客亭"描绘了一个等候宾客的场景,红色的泥土可能是精心铺设的庭院地面,而"亭"则是诗人用以迎接朋友的地方。
“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控制和修养,即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也能够保持清醒,拒绝酒宴的诱惑,这可能反映出诗人对个人品德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家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宠物、园林和音乐的细腻刻画,展示了一个安逸而又有文化修养的生活状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