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途十杀一,昧者已知戒。
奔航失维楫,将恐亦同败。
凝冰难长清,甘醴复先坏。
桔槔独知道,俯仰非有罪。
畏途十杀一,昧者已知戒。
奔航失维楫,将恐亦同败。
凝冰难长清,甘醴复先坏。
桔槔独知道,俯仰非有罪。
这首诗《畏途》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人生道路中困难与挑战的深刻思考。
首句“畏途十杀一,昧者已知戒”以“畏途”为题,形象地描绘了人生道路上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情景。其中,“十杀一”意味着在每十步的旅程中,就有一步充满了危险,而“昧者已知戒”则暗示那些不明智的人已经从过去的教训中吸取了经验,学会了警惕。
接下来的“奔航失维楫,将恐亦同败”运用航海的比喻,指出在人生的航行中,如果失去了方向和指导(“维楫”),那么同样会遭遇失败和毁灭。这里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性。
“凝冰难长清,甘醴复先坏”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环境和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冰面难以保持长久的清澈,甜美的泉水也可能先于其他物质而变质。这提示人们,即使看似美好的事物也有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需要谨慎对待。
最后,“桔槔独知道,俯仰非有罪”以桔槔(一种汲水工具)为例,说明只有真正了解并正确使用工具的人才能避免错误。这里的“俯仰非有罪”可能暗指,只要行为正当,即使在困难中挣扎,也不应自责。整体上,这首诗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要保持警觉,寻找正确的方向,并且坚信只要行为正当,最终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骚人新遗畔牢词,隐几微吟愧所知。
几欲樽前论款密,可能林下访栖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