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
市井与山林,累人均一体。
有真故有妄,无彼那取此。
谓是为尘外,政应在尘里。
凭师一埽空,六尘不用洗。
渊默即雷声,万川同一水。
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
市井与山林,累人均一体。
有真故有妄,无彼那取此。
谓是为尘外,政应在尘里。
凭师一埽空,六尘不用洗。
渊默即雷声,万川同一水。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与内心的澄明智慧。
首句“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以宏大的视角将天地万物尽收眼底,同时感受到尘世间种种杂事如同纷飞的尘埃充塞着耳目。这里,“俯仰”表现了诗人观察世界的全面与深度。
接下来的“市井与山林,累人均一体。”则揭示了一种平等看待世间万象的心态,无论是喧嚣的市井还是静谧的山林,都同存于这个广袤无边的世界之中,并且每个人都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有真故有妄, 无彼那取此。”诗人以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探讨到了真与假、是非对错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道理:不必过于计较外界的是非,只需取其精华。
紧接着,“谓是为尘外,政应在尘里。”则是诗人基于前述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虽然追求超脱世俗,但实质的治理与作为仍然应该扎根于现实世界之中。这一观点既体现了出世间思想,又不失为入世间的责任感。
“凭师一埽空,六尘不用洗。”这里,“凭师”指的是借助智慧和修养,一埽空则是清扫心灵之尘埃。六尘通常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外部世界的种种现象,但诗人却说不必用洗涤的心态去面对它们,反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内心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渊默即雷声,万川同一水。”渊默暗喻深沉的智慧与宁静,而“即雷声”则是指这种智慧能在瞬间如雷鸣响般爆发。万川即无数河流,而“同一水”则象征着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汇入同一个海洋,寓意着宇宙万物的统一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世界与自我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寻找精神超脱之路的智慧。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