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吹人老,萧条苦朔风。
雁愁菰米少,蝉恨柳条空。
水菽谋偏拙,文章道亦穷。
林乌头白尽,待哺意无穷。
一夕吹人老,萧条苦朔风。
雁愁菰米少,蝉恨柳条空。
水菽谋偏拙,文章道亦穷。
林乌头白尽,待哺意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朔风凛冽,万物凋零的凄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首句“一夕吹人老”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一夜之间,似乎就让人感受到了衰老的侵袭。接着,“萧条苦朔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与孤寂,朔风的凛冽加剧了这种感觉。
“雁愁菰米少,蝉恨柳条空”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雁与蝉的情感融入其中。大雁因食物(菰米)稀缺而愁苦,蝉因栖息地(柳条)空荡而怨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生物在严酷环境下的生存困境。
“水菽谋偏拙,文章道亦穷”则从人类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追求的艰难。水菽(泛指粮食作物)的谋生策略显得笨拙,而追求学问之道也似乎陷入了困境。
最后,“林乌头白尽,待哺意无穷”以林中乌鸦头白为喻,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终结,尽管它们还在等待喂养,但这份期待已无尽期,充满了悲凉与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揭示了生命在自然规律面前的渺小与脆弱,以及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挣扎。
自君之出矣,怕听侍儿歌。
歌入离人耳,青衫泪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