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眉山,驻鞭弭,怅怀遗老。
嶙嶙洒脱,尚忆高贤清貌。
记当筵、一篇镫赋赏音蚤。
对客彊挥毫,看下笔行行称好。
金华殿中,许著词人温峤。
不数佗、旧家王谢诸年少。谁料。
韶光转眴,杖履萧条。琴樽寂寞,残墨零缣都杳。
有玉树三株,父书能校。
烂羊都尉,说牧豕公卿,盈盈休道。
倘使先生,化鹤归来,相逢应笑。
贫贱依然,涉历风霜饱。
过眉山,驻鞭弭,怅怀遗老。
嶙嶙洒脱,尚忆高贤清貌。
记当筵、一篇镫赋赏音蚤。
对客彊挥毫,看下笔行行称好。
金华殿中,许著词人温峤。
不数佗、旧家王谢诸年少。谁料。
韶光转眴,杖履萧条。琴樽寂寞,残墨零缣都杳。
有玉树三株,父书能校。
烂羊都尉,说牧豕公卿,盈盈休道。
倘使先生,化鹤归来,相逢应笑。
贫贱依然,涉历风霜饱。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胡薇元所作,题为《白苧·怀何种芗丈》。诗人过眉山时,心生感慨,怀念已故的老友种芗丈。他追忆起昔日与种翁共聚的场景,赞赏其才情出众,曾在宴会上即兴赋诗,才华横溢。诗人感叹时光荏苒,种翁如今已年事已高,生活孤寂,昔日的琴酒之乐已成往事,只剩下残墨零缣的痕迹。诗人提及种翁曾有学问渊博的一面,提到他的家族和早年的显赫,但如今却只能以牧猪为生,令人唏嘘。如果种翁能如仙鹤归真,再次相见,诗人相信他们会以笑声重逢,尽管彼此都经历了贫困和风霜。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