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修真地,曾无俗混淆。
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松梢。
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
何当脱尘滓,来结皎然交。
上士修真地,曾无俗混淆。
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松梢。
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
何当脱尘滓,来结皎然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修真之地的生活情景,环境清幽,远离尘嚣。"上士修真地,曾无俗混淆",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所处环境的纯净。"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松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进一步展现了观内建筑的雅致与隐逸之气。最后"何当脱尘滓,来结皎然交"表达了诗人对高士生活的向往和渴望结交志同道合之人的愿望。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承天观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高士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仲月春始和,远郊阡陌静。
数里闻水声,豁然入灵境。
桃李犹含萼,森肃长楸劲。
沦涟映红玉,蘋藻浮青镜。
太行亘天末,遥瞻似云靓。
溯流寻神源,圆折纷珠迸。
喁喁见鱼乐,鳞鬣自适性。
善病久罢欢,暂使心目莹。
至哉苏门人,今古谁与并。
吾父矢报国,战死于蓟丘。
父马为贼乘,父尸为贼收。
父雠不能报,有愧秦女休。
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杀贼血漉漉,手握雠人头。
贼众自相杀,尸横满坑沟。
父体舆榇归,薄葬荒山陬。
相期智勇士,慨焉赋同仇。
蛾贼一扫清,国家固金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