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城畔姑苏台,百花洲上千花开。
笙歌半空晓未绝,一声落月啼乌来。
蛾眉颦翠愁如簇,空捧春娇在心曲。
沧江罗网纵鲸鲵,碧瓦丘墟走麋鹿。
悽烟惨日潮生处,怨满鸱夷犹不悟。
甬东东海不可栖,剑光夜冷吴山路。
阖闾城畔姑苏台,百花洲上千花开。
笙歌半空晓未绝,一声落月啼乌来。
蛾眉颦翠愁如簇,空捧春娇在心曲。
沧江罗网纵鲸鲵,碧瓦丘墟走麋鹿。
悽烟惨日潮生处,怨满鸱夷犹不悟。
甬东东海不可栖,剑光夜冷吴山路。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和吴正传五台怀古韵(其一)姑苏台》以姑苏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色交织的画面。诗人首先点出阖闾城和姑苏台,暗示了昔日繁华的吴越文化遗址。百花洲上千花盛开,笙歌回荡,清晨的热闹尚未消散,然而随着一声乌啼,月落西山,增添了寂寥之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蛾眉颦翠愁如簇”形象地描绘了美人蹙眉的忧愁,她的心中怀抱着春娇(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记忆),却只能空自怀念。画面转至现实的荒凉,“沧江罗网纵鲸鲵,碧瓦丘墟走麋鹿”,暗示了战乱后的破败景象,连江水也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宁静,野兽出没于废墟之间。
最后,诗人借“凄烟惨日潮生处,怨满鸱夷犹不悟”表达了对历史沉痛的反思,即使面对潮起潮落,亡国之恨仍未消减。结尾“甬东东海不可栖,剑光夜冷吴山路”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个人无处安身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哀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