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陈氏峥庐·其二》
《寄题陈氏峥庐·其二》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古风

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

居此三四世,手执茅衣屋。

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

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

自官教我耕,暂学种蔬蔌。

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

门前桑竹茶,坐我树阴绿。

携儿哺鸡雏,反盎有馀粥。

倘官遂设施,庶几一年蓄。

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

炭船溯湘来,篙工偶托足。

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

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

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

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

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

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

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

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

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

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

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病农夫的悲惨生活与社会的不公。诗中的老农因病无力耕作,生活困苦,仅能勉强度日。他通过学习种植蔬菜以维持生计,但即便如此,他的田地仍荒芜,生活资源极度匮乏。在官府的教导下,他开始尝试耕种,希望能有所积累,然而,命运却在他即将收获新麦之时,发生了变故。

炭船从湘江而来,带来陈年的米粮,这本是为灾年准备的救济物资,但在实际分配中却未能惠及这位老农。长沙的行人肩挑着米粮,欢声笑语,而老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敢触碰半粒粮食。社会上的人们似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老农的困境视而不见。

诗中表达了对官府忽视民众疾苦的批评,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老农的贫困与他人生活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批判性。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点绛唇.鸡冠花

一种奇花,素秋浓染胭脂色。岸然高帻。

细丽纹如织。五德兼全,笑尔名空得。东方白。

不闻声息。悄向霜风立。

(0)

清平乐.次花海叔湖上韵

晴丝风乱。花里红墙短。一抹柳烟疏欲断。

春色六桥重见。衣香鬓影轻舟。金尊檀板层楼。

独向小窗闲坐,满庭细草生愁。

(0)

浣溪沙

十二珠帘掩碧窗。懒吟慵绣不成妆。

困人时节日初长。

湖水雨馀浮鸭绿,柳丝风暖漾鹅黄。

画船犹记落花香。

(0)

红情.红梅。用玉田韵

无多春色,讶玉颜笑浅,暗窥篱密。

换了霓裳,不似罗浮旧相识。

薄醉朦胧未醒,疑夜雨、小楼遥忆。

算九九、匀遍胭脂,和露晓妆湿。欹立。帽檐侧。

似九英映人,趁迎朝日。炼砂剩液。

寒鹤低头啄苔碧。

应忆洗多渐减,仍冷抱、冰魂如昔。

甚出塞、声断续,坐闻怨笛。

(0)

意难忘.感怀靖甫四兄

丸月穿窗。爱流晶射缟,光夺兰釭。

素娥怜我独,画阁伴人双。莲漏静、篆烟凉。

听雁去衡阳。最苦伊、魂销瀚海,影度边墙。

含颦不语神伤。叹冤沉伏社,谶散毬场。

鲍家空有妹,寄远不成章。关月白、塞云黄。

愿早整归鞅。漫祷求、心香一瓣,烛泪千行。

(0)

忆秦娥.雪中别谷虚大师

空留恋。杨花袅袅随风战。随风战。

弥天道远,流光如箭。冰壶夜月凝光殿。

朔风减碎鹅毛片。鹅毛片。飞翔莫定,何时相见。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