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0)
注释
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
旧路: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
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
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
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翻译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刘晨没有变老。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天台旧路》,描绘了一个人对旧地重游的感慨和离别之情。上片通过“天台旧路”和“刘郎来又去”,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别酒频倾"和"阳关第四声"则暗示了离别的场景,阳关三叠的歌声更是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下片转向个人情感,“刘郎未老”暗示自己尚有壮志,但“怀恋仙乡重得到”流露出对理想或远方仙境的向往。然而,“只恐因循”又透露出对可能错过眼前美好时光的担忧,最后以“不见而今劝酒人”收尾,表达了对当下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简洁,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挽王虎贲

野火春烧万木空,茫茫泉路哭英雄。

三千肤发干戈里,一代君臣草莽中。

天命否来无妙算,将军亡后有威风。

滔滔远逝厓门水,今古东流恨未穷。

(0)

恻恻吟·其六十五

消愁比苑寻芳日,忽忆东洲恨别时。

病眼怯看花带露,依稀清泪湿胭脂。

(0)

登彭峒绝顶

绝顶登临日渐曛,僧归林外触烟氛。

千峰低揖如迎客,一寺高标半宿云。

海障晴霞光濯锦,树来倦鸟影成群。

山灵许我尘喧避,不断泉声饱听闻。

(0)

和李祈年幽居二首·其二

落花飞絮满西庵,竟日空垂一阁帘。

巷没雨痕惟见藓,井吞山气亦生盐。

庭柯鸟散知人入,溪岸萍齐觉水添。

自羡嵇生琴韵歇,步兵依旧醉厌厌。

(0)

近兴二首·其一

细雨纷纷湿落晖,红荷香冷钓鱼矶。

梦非旧路寻孤枕,泪有新痕染故衣。

隔水祇凭花独笑,入帘谁遣燕双飞。

玉鞭一失空惆怅,白马骄嘶去不归。

(0)

五羊江上

微阳明灭海浮天,买得归帆意渺然。

树有浅深迷过客,潮无朝暮送流年。

沙寒鸂鵣初争岸,江静蜻蜓暂上船。

欲把一竿吟不去,閒情吹到绿蓑边。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