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萧文明见寄》
《和萧文明见寄》全文
明 / 祁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浮云白日隔长安,远客多愁强自欢。

草色莺声于越景,菊英兰露楚人餐。

心丹不逐风霜改,眼界应随宇宙宽。

长对一樽歌复啸,欲将豪迈洗儒酸。

(0)
鉴赏

此诗《和萧文明见寄》由明代诗人祁顺所作,通过描绘长安的景象与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豪迈。

首句“浮云白日隔长安”,以“浮云”与“白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距离感与迷茫感,暗示了诗人身处长安,却仿佛被某种无形的隔阂所阻隔,内心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忧愁。

接着,“远客多愁强自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旅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他只能勉强地寻找欢愉,但内心的愁绪却始终无法消散。

“草色莺声于越景,菊英兰露楚人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试图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于越之地的草色与莺声,楚地的菊花与兰花,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心丹不逐风霜改,眼界应随宇宙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视野。即使面对人生的风霜考验,他的心志也不会改变;而他的眼界,应当如同宇宙般广阔无垠,包容万物,超越世俗的束缚。

最后,“长对一樽歌复啸,欲将豪迈洗儒酸”,诗人选择在酒中寻求解脱,通过歌唱与长啸来释放内心的豪情与不羁。他渴望用这种豪迈的态度,冲刷掉儒家思想中的某些酸涩与束缚,展现出一种更为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感悟与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祁顺

祁顺
朝代:明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猜你喜欢

湖上竹枝词十一首·其七

人前故自出红衣,学画长眉对镜非。

一阵东风蝴蝶闹,秦楼左侧卖花归。

(0)

云栖六咏·其一宝刀巃

明月似刀环,衔山刚一半。

勇猛入深山,世尘于此断。

(0)

再过栖真寺

重游过觉院,谁是再来人。

水石空群品,风篁扫六尘。

花迎曾至客,涧度不迷津。

红树秋山下,随方有净因。

(0)

云栖山居杂咏六首·其四

窈窕山房静,悠然似虎溪。

斋时松鼠下,亭午竹鸡啼。

林樾交风雨,烟峦护隐栖。

周妻与何肉,总付醉如泥。

(0)

和维申秋夕同友人泛月西湖四首·其二

击汰空明里,维舟傍水亭。

天横河影白,山洗露华青。

宿鹭惊渔火,林灯没远星。

洞箫吹不住,风起冷冥冥。

(0)

短歌为汉飞寿

樽中酒空君莫忧,田中秫穰何所求。

请看长安贵游客,风吹马矢尘满头。

何如高吟卧丘壑,黄菊巳吐山之幽。

君今四十非年少,身事未成人莫笑。

万言未试所上书,有官不仕仍皂帽。

昔时意气各飞腾,白眼对客俱凭陵。

云摇雨散异出处,我巳闭户同山僧。

调丝炙笙奏清越,小妇挟琴曳罗袜。

花枝入手子夜长,怜君尚未生华发。

黄金积斗高突兀,南牙北寺何仓卒。

眼前穷达自有时,劝君且尽杯中物。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