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烟霭思偏多,曾向刘郎住处过。
银烛焰前贪劝酒,玉箫声里已闻歌。
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情向翠蛾。
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绿婆娑。
凤城烟霭思偏多,曾向刘郎住处过。
银烛焰前贪劝酒,玉箫声里已闻歌。
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情向翠蛾。
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绿婆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重逢的场景。"凤城烟霭思偏多",凤城即长安(今陕西西安),这里是作者心中的一个重要地点,烟霭之中蕴含着无限情思。"曾向刘郎住处过",刘郎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知己,这里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银烛焰前贪劝酒,玉箫声里已闻歌",这是描述一次宴会场景。银烛和玉箫都是高雅的器物,比喻环境优雅而豪华。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享受着美酒与佳人的歌声。
"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情向翠蛾",这里的“佳人”通常指的是女子,而“公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 嘶马”、“翠蛾”都是古代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中表达了在离别时刻,对美好的回忆与情感的珍惜。
"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绿婆娑",诗人今日再次回到这个曾经的地方,而这里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门巷(即门前的小巷)有所改动。"出墙桐树绿婆娑"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一种生长与变化之中蕴含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环境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
厄贫作客嗟不辰,栖危更觉怀家频。
接泥渡头漫簇云,飞雪成块打倒人。
隔江黄梅山嶙峋,莫障疆场风沙尘。
巴河未放船出津,岁晚客子多苦辛。
伊谁急利行移新,茶引濡滞太不仁。
书生枉困千金身,呕尽心力无由伸。
乾坤误我此行役,徒然梦想南山宅。
庐阜要穷仙佛迹,须将姓字磨崖石。
春风春日春酒碧,脱却俗务劳双屐。
携锄剩采白云薇,只欲了此心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