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归耕旧隐沦,栖迟不复叹前薪。
文章欲广江潭赋,冠盖宁奔宛洛尘。
已悟浮华归覆鹿,曾题封事上批鳞。
柴门莫道无车马,五柳依然不厌贫。
谷口归耕旧隐沦,栖迟不复叹前薪。
文章欲广江潭赋,冠盖宁奔宛洛尘。
已悟浮华归覆鹿,曾题封事上批鳞。
柴门莫道无车马,五柳依然不厌贫。
这首明代佘翔的《和郑观察士元闻报述怀(其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超脱世俗的心态。首句“谷口归耕旧隐沦”展现了诗人回归山谷耕作,过着隐居生活的愿望,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疏离感。次句“栖迟不复叹前薪”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过去忙碌生活的淡然,不再为过去的劳碌而感叹。
第三句“文章欲广江潭赋”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仍愿意像江潭赋那样的文人雅士一样,追求精神上的丰富和自由,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第四句“冠盖宁奔宛洛尘”则以反问的形式,表明诗人不愿像官场中人那样追逐权势,宁愿远离尘嚣。
第五、六句“已悟浮华归覆鹿,曾题封事上批鳞”通过寓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幻繁华的看破,以及曾经向朝廷进言的经历,但如今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最后一句“柴门莫道无车马,五柳依然不厌贫”以陶渊明的典故自比,表示即使门前车马稀少,五柳先生般的简朴生活也足以让他满足,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安然接受和坚守。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典故,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情操,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
近来塞上,喜蜡弹、羽书清省。
更万灶分屯,百年和籴,惭傀而今半省。
蒙鞑残兵骑猪遁,永绝生猺侵省。
做个太平民,戴花身健,催租符省。何幸。
行人来密,佥军抽省。
但进有都俞,退无科琐,不用依时出省。
子厚南宫,仲舒西掖,又报岑参东省。
趁此际、纳禄悬车,亦为大司农省。
昔人风调谁高,二疏盛日还乡里。
公卿祖道,百城围尽,争传佳事。
闻自垂车日,都门外、送车凡几。
今世无工,尽置之勿道,焜煌处、独青史。
佳甚东阳山水。是昔时、钓游某地。
风流脱似,洛中耆老,一人而已。
好为霞觞釂,正庭阶、彩衣荣侍。
便明朝有诏,启门解说,值先生醉。